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1 . 理性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思想、建筑、科学等领域均有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斯多葛(亚)学派看来……由于人的理性、灵魂与世界理性有同质性,人在理性命令下就有义务要求过一种社会生活。虽然按照伦理的最高要求,每个人应依自然而生活,他们对外界社会地位并不关心,也不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但是他们要求正义和普遍的人类之善,也必须充分应用于人类社会最低下的成员——奴隶。

——摘自彭艳崇《有限理性:早期斯多葛学派自然法思想及现代启示》

材料二   理性与浪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理性是主要方面,二者有对立也有统一。在建筑中,科学的理性总是处于支配地位,无论如何建筑都避免不了解决使用功能、结构、材料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要归于科学理性的指导。浪漫为建筑注入活力,为理性骨架赋予血肉,使人的情感物化,使建筑呼应人的情感。

——摘自严铮《建筑中的理性与浪漫——从哲学史观的角度看待建筑》

材料三   到17、18 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知识体系创新: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牛顿和洛克用经典著作从三个不同领域共同诠释了理性的本质。牛顿的贡献使人们开始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凭借人类的理性方法完全可以认识这些法则。

——摘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圆顶及教堂的修建目的角度,阐述“建筑中的理性与浪漫”。
(3)写出牛顿和洛克的经典著作。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概述两位名人如何围绕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的前两大主题诠释理性。
2020-07-0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前期的生机与活力是300多年“胡汉融合”的成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制度层面看,隋唐在典章制度上的因袭和创置,主要渊源于三条线索。其一,北魏、北齐系。其二,南朝梁、陈系。其三,西魏、北周系。上述三系对隋唐的影响虽错综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隋唐制度传承因革的来源既非纯粹的汉族传统,亦非完全的胡人旧俗,而是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品”。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前期在中央官制和赋税制度上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3 . “西学中源说”认为:西方的某些事物源出中国,中国学习这些事物乃是恢复旧物,不是学习西方。19世纪6090年代,此种说法最为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辟四门以开议院。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年)

材料二:彼欲广孔教之范围也,于是取近世之新学新理以缘附之,曰某某者孔子所已知也,某某者孔子所曾言也。……故吾最恶乎舞文贱儒,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材料三:《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挠和压力。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孔子的政治理想,分析材料一中康有为的看法是否得当。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是如何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

(3)综合本题所有线索,评价“西学中源说”。

2017-08-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诸贤,以辟佛老为一大事。以朕观之,奉之者固非,辟之者益增其澜耳。自古帝王,如梁武帝不足道,即有禁人为僧尼道士者,未及数年,其教辄复,复则益以披猖。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歇矣。”……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
材料二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五 爱因斯坦在1952年说过:“当我正在进行运算,一只小虫落在我的桌上时,我就会想,上帝多么伟大,而我们在科学上的妄自尊大是多么可怜,多么愚蠢啊!”……他说:“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 “在每一个真正的自然探索者身上,都有一种宗教敬畏感;因为他发现,不可能设想他是第一个想出把他的感知关联起来的极其微妙的线索。还未被暴露的知识方面,给研究者以类似于儿童试图把握大人处理事物的熟练方式时所经历的那种情感。”
——李醒民《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写出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政策及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3)谈谈你对材料四、五的理解。
2016-12-12更新 | 4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效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虽不能科学的反映现实生活,但却是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线索。下列神话用来描述民族起源的是(     
①共工触不周山而死,人们奉他为水师       
②姜嫄无子,踏过大脚印,居然生子,是为后稷,牛羊鸟兽护育之   
③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④女娲炼制五色彩石补天,并以神龟四足将天撑起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
2016-11-2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击败了德意日法西斯,维护了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
──据人民版教材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并列举二战期间中国军民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史实两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英联合行动部分大事年表
1941年8月14日
《大西洋宪章》
1942年11月
“火炬”登陆
1943年7月
西西里岛登陆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
1945年春
强渡莱茵河


──据人教版教材整理
(2)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美英联合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涉及四大洲、四大洋,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这场战争,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V-1飞弹和V-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3)利用材料三所提供的线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15-10-12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永嘉县第二高中高二下期返校考试历史试卷
7 . 1789年4月,华盛顿就任美国首任总统,约3个月后,法国大革命爆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但以此为限,不再增加。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华盛顿告别演说(1796年)
材料二 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货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拿破仑(1812年)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任内是如何处理与欧洲的关系的。在告别辞中他又是如何告诫后继者的,并用一句话解释该告诫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雾月政变以来,拿破仑是怎样“由我把欧洲各国人民变成统一的人民”的。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其结果如何。
2013-03-28更新 | 7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