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8 道试题
1 . 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于中国之贡献颇大。”下列对材料中改革的评价的立足点说明最全面的是
A.社会制度B.中华民族C.风俗习惯D.生产方式
2 . 据某话本记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老妪喂鸡豕,唤“罗,吵,罗,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日: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霜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该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王安石变法引起民间普遍不满B.话本因为艺术加工而不可采信
C.王安石变法维护豪强地主利益D.话本还应与其它史料相互印证
3 . 历史评价和史料辨析

材料一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支持),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

材料二   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

《丁晋公谈录》(北宋丁谓所著笔记)【赵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岂肯作罪过。”赵曰:“然此二人必不肯为过,臣熟观其非才,但虑其不能制伏于下……其间军伍忽有作孽者,临时不自由(身不由己)耳。”太祖又谓曰:“此户人受国家如此擢用,岂负得朕?”赵曰:“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太祖方悟而从之。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王曾所著笔记)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涑水纪闻》(北宋司马光所著笔记)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于孙立永久之业……”守信等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担任闲散官职)。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2)对照阅读以上三段史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可信性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认为,能使用汉字的人才是有学识的。伴随着和学的兴起,大多日本人认为汉字是阻碍国家繁荣富强的绊脚石。于是,日本出现了文字改革的高潮。在改革过程中,日语音节少、结构单一,同音词、异义词非常多,而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是全新的知识,用现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因而,他们便利用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能力,创造了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如:政治、经济、物价、文化、天体等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词汇。除此之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已根植于日本的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它与假名共同承担着记载日本文明的任务。近代以来,汉字不仅依然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字被广泛使用,还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月娥《日本近代文字改革论中的中国与西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字在日本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7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据《胡氏宗谱》记载:“明经胡氏本唐裔,避难婺源之胡村,遂从胡姓。宋元期间,壬派孙季臣迁黟县之西递铺,始为西递始祖。”西递铺位于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1-04-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暨阳联谊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选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记载,“(北宋)靖康末,卫士仅三万人,及城破,所存无几……(南宋高宗)始置御营司,以总齐军中之政令”,御营司直接把调兵权和统兵权合二为一,成为最高军事机关,御营使一般由宰相兼任。南宋学者吕中指出:“国朝兵权,隶于三卫,本之枢府,枢府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今不复三衙,而别置御营司,分委之枢府,而置御营使,其后专掌兵权,枢密不得而豫。”但未过多久,御营司的权力一步步被原来的军事权力机构三衙、枢密院收回。时人日:“议者以本朝故事,分为两府,又置御营使,是政出于三。”宋高宗时期的中枢军事体制的改革,完全是为了应付紧张危急的战争局势、将杂乱独立的军队整编成国家正规军而实行的。这一军事改革后,南宋朝相权随之扩大。

——摘编自《从北宋灭亡的变局,看宋高宗时期的中枢军事体制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高宗设置御营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高宗设置御营司的影响。
2021-05-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
A.绥中三道岗沉船与《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考古挖掘报告》
B.远古炎黄传说与《黄帝内经》
C.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
D.元谋人牙齿化石与元谋人陈列馆
2021-05-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葛洪,晋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其在百卷巨著《玉函方》的基础上,编选和收集各种简便易行的医疗技术和单验方,又撰成《肘后备急方》3卷。《肘后备急方》可供医家随身携带以备救急检索之用,所以近世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医疗救急手册”。《肘后备急方》记录了各种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杂病,以及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急症和六畜病的治疗方法。对一些急慢性传染病的记载,在我国医学文献中是首次记录,有些还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记录。其中提出用青蒿治疟,这种方法不仅在当时有实用价值,而且成为我国现代研制青蒿素的线索,由此发明了一种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抗疟新药。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葛洪《肘后备急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葛洪及其著作《肘后备急方》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积极主战,然而,未成功参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结束,加剧了英、法等协约国人力资源的匮乏。为挽回颓势,英、法采取招募“干活不知疲倦”的华工的办法。据记载,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多人。华工抵达后即被编为华工军团,从事战地作业和后方战勤保障工作。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设想以此为契机,打破套在中国人头上的重重枷锁,一改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然而,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得知消息后,华工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北洋政府维护国家利益。1919年5~6月,旅法华工和留学生奔走呼吁,并包围了中国专使的寓所,不准他们出门、签约,并警告:若在和约上签字,他们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同年6月28日,华工和留学生包围了首席代表陆征祥的寓邸,“陆征祥看见局势危险亦不敢再到凡尔赛去签字,当天的晚报登出了中国代表团在签字时缺席”。

——摘编自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招募华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在一战和巴黎和会期间行为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殷商、西周时期,我国实行“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案件审判往往由贵族从以前的判例、故事中去寻找法律依据,或从神明的启示、礼仪风俗或公认的观念中寻找答案。在法不示人的年代,多靠礼法制度和道德治理国家。春秋中期的郑国是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国,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经常成为大国争霸的战场。而这样的地理环境又决定了郑国交通发达,商贸往来繁密,是一个社会流动性大,商人等新社会阶层力量强的国家。随着商品流通和贸易的不断增多,郑国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巩固政权,郑国执政子产开始实行社会改革。为了保障社会改革的进行,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三月,郑国执政子产命令把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到鼎上,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国家常用的法律。据《左传》记载,铸刑鼎后,“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不久,晋国也铸刑鼎。

——摘编自张军《子产“铸刑鼎”改革的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子产“铸刑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子产“铸刑鼎”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