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山西·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夏鼐,1950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621982年任所长。经他的努力和倡导,《考古》文物》和《考古学集刊》等刊物逐渐创办,中国考古学会于1979年成立。他始终致力于促进利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考古学研究,主持定陵和多处古代都城的考古发掘工作。为证明江苏宜兴周处墓出土的带饰是银制而非铝制,他请多个科研机构鉴定、分析,纠正了早在三世纪的西晋中国便能提炼铝的错误说法。他还坚持以世界主义的眼光审视中国考古学,在日记中他曾写道:“中国考古学之重要,在于以全人类的观点来观察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他卓越的研究成果和慎重、诚实的治学态度,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钦佩和赞扬,被誉为是“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摘编自王仲殊《夏鼐先生传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鼐对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夏鼐“坚持以世界主义的眼光审视中国考古学”的意义。
2022-01-20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9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敦煌莫高窟,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来到敦煌,从此扎根大漠40余年,潜心敦煌文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她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其它石窟寺遗址考古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借鉴。她积极推动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促成《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颁布。她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带领团队花了20年的时间做成了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先后上线了中英文版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其资源不仅应用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而且使敦煌艺术走出国门。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0万人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就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同年,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摘编自《敦煌的召唤,一生的归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樊锦诗为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樊锦诗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关于秦国家治理的相关记载。
《过秦论》
(西汉贾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司马迁)
《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以暴虐为天下始。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
比较表格中材料,得出的认识是
A.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B.历史真伪需进行史料的考辨
C.历史解释带有强烈主观性色彩D.考古材料更能反映历史全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杨宽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近人分我国古史学之派别为四∶曰信古、曰疑古、曰考古、曰释古"。其中疑古学派对东周以前的历史持怀疑态度,甲骨文出土后,对文献中关于殷商历中的怀疑基本消失。这种变化说明
A.文献记载真实可靠B.甲骨文是商朝的记录
C.考古可以佐证文献D.历史中有虚构的成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5年,在两河流域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版,学者从中发现,当时玛里王国实行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机制与一千多年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可见
A.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源头在玛里王国
B.古代欧洲文明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C.考古发现拓展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D.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元宵节,近600岁的故宫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亮灯活动,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在古城墙上闪耀展示,跨越历史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明清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最高统治核心代名词。
190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把紫禁城作为联军司令部。
1911辛亥革命后,逊帝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直到1924年被逐出。
1925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外开放。但当时对故宫的保护修缮规模有限,大量古建筑保存状况堪忧。
1933日寇攻陷山海关后,大量宝贵文物在万千文物工作者的保护下,踏上南迁道路,历经验阻,虽个别被毁,但最终在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得到保护。
1949部分文物辗转藏于1965年落成的台北故宫,其余回归北京故宫。
1961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大规模修整。
1988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3外国元首参观故宫一律须步行。
现今故宫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每年吸引万千中外游客参观游览,其文创产业欣欣向荣,并建成全世界最强大的博物馆数字平台,开始走向5G。

请你以“遇见历史的故宫”为主题,选取以上材料,自取角度阐述你对中国历史变迁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