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曹操,字孟德,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并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在政治上确立了优势,后以汉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打败袁术、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其后,曹操进位丞相,亲率大军南征,败于赤壁。后进封为魏王。子曹丕在他死后即代汉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执政期间,推行屯田制,广兴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废止汉代的赋税制,颁行租调制,促进了北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立士家制度,保障了兵员的供给。提倡“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招揽了大批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操纵选官的局面,抑制了豪强大族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曹魏统治区域内出现了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的良好局面。针对有人言曹操有“不逊之志”, 要求其放弃兵权和权位,他亲撰《述志令》表明:“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据郭东旭等主编《丹青难写是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封建王朝下统观念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视角评价曹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曹操《述志令》所表达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战后争夺霸权的斗争仍日趋激烈。但是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运动由此兴起,加之俄国十月革命引发的革命浪潮,列强不得不打着和平的旗号,企图掩盖战争并准备扑灭革命风潮。1927年,法国外长白里安建议与美国缔结条约,主张用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美国政府照会法国,建议由美法两国向世界发出联合倡议,先由六个主要国家签署白里安提出的非战公约,然后由世界所有国家签署,由此,法国和美国的"双边"公约被改造为"多边"公约,从而美化了美国的国家形象。法国政府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慑于美国的实力,不得已同意了美国凯洛格提出的方案。19288 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战公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非战公约》的历史作用。
2022-02-07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十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1927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全国各县一律实行县长制,县政府和县长分别代替县公署和县知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县组织法》。1929年,国民政府重新修订《县组织法》,强调:“吾人今后必须矫正从前重省轻县之传统观念,而易以总理重县轻省之新观念。总理于民权主义与建国大纲中,汇精聚神,唯在直接民权对于县自治之实际行使。由此可知,县自治者,实三民主义之基本知识。”被任命为县长之官员,应先试署一年,考核成绩优良者予以实授,以三年为一任,期满成绩优良者可以连任或升迁。但在实施过程中,如19301934年的福建更动县长289人,最短的任期只有4天。规定考试应成为县长任用的主要途径,但据1932年内政部统计,各省通过考试取得县长职位的比例最高的是安徽,但也仅有17.6%。蒋介石也承认:“县为执行一切政令之中坚,其重要如此,而行政经费之微薄又如彼,实无从充实组织,延揽人才。”事实上,无论是地方自治的推行,抑或省、县行政结构的建立,国民政府只能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第七卷)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县政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7210日,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五国与美、苏、英等国在法国巴黎签订条约,条约主要规定了五国领土边界变更、政治民主化、限制军备和经济赔偿问题。五国和约的缔结是苏、美、英等大国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它的积极意义在于:以条约的形式结束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律上的战争状态,确立了在该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挫败了美、英等西方国家企图孤立苏联,重新控制罗、保、匈等国的阴谋;巩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对意大利等国的非法西斯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和约中也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有的条款侵犯了战败国的领土主权,为日后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社辉《浅析1947年五国和约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国和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五国和约的签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辽宁·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军力不足,二是财政困难。甲午战争败于东方小国日本,也促使清政府反思自己的政策,下定决心进行改革。采用西法编练了新建陆军和自强军,还在一定程度上重整海军,恢复了部分海军实力。同时,还兴建军事工业,改进武器装备,兴建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吸引民间投资,甚至设立商务局,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还兴办一些新书院和改良旧书院,增设了经济特科和武备特科。洋务派既熟悉洋务,又掌握实权,因此在改革中都既是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又是改革方案的实行者。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

材料二   康有为在向光绪帝进贡的《波兰分灭记》中,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一曰,改宪法而图维新。二曰:任客卿以办新政。三曰:拔通才以济时艰。四曰:设经济以理财政。五曰:变衣服以易人心。这并非完全是波兰改革家们当时所采取的行动,其中大多是康有为从中国的变法运动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表达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维新派的心声。

——摘自孔祥吉《从〈波兰分灭记〉看康有为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言是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曾任兵科给事中、礼部尚书等职。嘉靖初年(1522年),夏言上疏请求革除正德朝弊政。在明世宗授意下,夏言查革官员旗役冒滥,裁汰三千二百人。夏言担任谏官期间,先后弹劾了尚书王琼、王宪贿赂交结内侍以及宦官赵灵、建昌侯张延龄贪赃枉法的行为,解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言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后来嘉靖帝沉迷道教,不问朝事,夏言曾多次上书反对,嘉靖帝对此十分反感,由此疏远了夏言。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言革除弊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夏言的为官品质。
2022-05-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八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二)历史试题
2022·河南新乡·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徐一冰(1881-1922)痛感于传统教育重文轻武的积弊,为民族体质屏弱而忧心,受到革命志士的感召,遂于1905年留学日本大森体育专门学校,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体育原理与技术。两年后学成回国,与人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先后担任副校长和校长。该校培养的1000余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初、高级师范学校以及其他各类学校担任体操、游技科教师。徐一冰分别于1908年和1914年创办了《体育界》和《体育杂志》等专业体育刊物,研究和介绍近代西方的体育项目,抨击当时的文弱之风。针对当时流行的军国民教育在实际的执行中所犯有以军事当体育的错误倾向,他主张体育教育应当注重人的自由发展,提倡“正当体育”,即“普及教育之根本也,在能养成人人具有健全的体格、活泼之精神,得永久享受康强之幸福”。作为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先驱,他通过执着的追求与全身心的投入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姚应祥《徐一冰先生对我国近代体育发展贡献之评述》


(1)根据材料,概括徐一冰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一冰成为“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先驱”的历史背景。
2022-03-26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贞仪(1768-1797),清代女天文学家、算学家。其祖父宣化知府王者辅,精通历算,藏书丰富。王贞仪年少时随家人游历多地,多遇良师益友。她钻研历代天文著作,也了解哥白尼和第谷的学说。她纠正了古人春分点逐渐东移的错误观点,还认识到恒星隐现、昼夜长短均与地理纬度相关。她以简单方法做日月食实验,并对食分问题有所推进,其阐述与现代天文学基本相符。王贞仪撰有《德风亭集》《星象图释》《筹算易知》《重订策算证伪》《西洋筹算增删》等著作,可惜绝大部分失传,其人其学也一直鲜为世人提及。王贞仪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自然》杂志将她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摘编自周小李《清代才女王贞仪科学生涯述略》等


(1)指出王贞仪取得科学成就的条件。
(2)评述王贞仪及其著作的历史命运。
22-23高三上·青海西宁·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建立后,国营钢铁工业建设摆上有关部门议事日程。保护国内铁矿资源,特别是防止新发现的铁矿区被外部势力染指,成为当局的当务之急。而日本自清末以来即觊觎攘夺中国铁矿资源,到民国初年,中国一批极具开采价值的铁矿区相继与日本发生关系,且呈现日渐加重之势。受日本市场和“一战”的影响,铁矿业利润丰厚,中国民间请领铁矿也呈蜂拥之势。19141122日,经袁世凯批准,铁矿由国家专营的国有策被批准执行。铁矿国有策是北京政府对当年4月颁布的《矿业条例》所进行的一次重大修改,它限制了民间矿商申领铁矿探采权的行为,不准华商与外资合办矿厂。在汉冶萍下属铁矿问题上,北京政府成功介入汉冶萍公司的经营管理,对日本控制公司下属铁矿造成巨大掣肘。此外,直隶龙门、宣化铁矿和江苏袜陵关铁矿,在民国初年民间矿商请领铁矿权的热潮中,基本得以完整保留,这与铁矿国有策的及时推出不无关系。

——摘编自李海涛《民国初年铁矿国有策评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北京政府制定铁矿国有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北京政府制定铁矿国有策的积极影响。
2022-01-19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