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绶琯(19232021),福建福州人,著名天文学家。1923年生于福州,1943年毕业于重庆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改攻天文,入伦敦大学天文台进行研究工作。1953年,王绶琯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投入新创建的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建设的事业中。1955年,王绶琯受命到上海承担国家急需的“提高时间信号精确度”紧急任务,成功将精确度提高到能够满足大地测绘等应用部门的需要。1958年,王绶琯从上海调到北京,开始筹建新兴学科射电天文学。1980年,王绶琯担任北京天文台台长,把骨干力量送到国外去学习提高,并进行中远期规划,特别是解决天文研究必需的观测设备方面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绶琯倡导提出了“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的攻关项目,2009年项目通过验收,其性能居世界同类型项目之首。经过王绶琯等人的努力,短短十几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有了一个崭新的局面。20211月,王绶琯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98岁。


(1)根据材料,概括王绶琯对中国天文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绶琯体现出的可贵品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礼宾工作上呈现出大规模、高规格、超隆重的特点。以迎送仪式为例,19541019,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沿途20万民众夹道欢迎。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进行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有:简化仪式,除特殊情况外,不再组织群众夹道欢迎。国家领导人出访、离京不再举行迎送仪式;国宴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分餐制,同时创制中西合璧的菜品,更好地照顾外宾的就餐需求;外事活动的着装上,从以前清一色的中山装向西服转变,并逐渐形成按场合着装的意识,在遵循国际着装规范的前提下,穿着包含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礼服,既弘扬了中华文化,也通过服饰构建了大国身份。

——摘编自周加李《中国外交礼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改革的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78年以来中国外交礼宾礼仪改革的特点,简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中天文、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公法、刑律,以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类,听考官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四书义题二道,先《学》《庸》《论语》,次《孟子》,五经义题一道不拘何经,均遵依四子、五经原文命题。

——1898年清政府礼部颁布《遵议乡会试详细章程》(乡会试: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   1915年北京政府文官考试制度框架(文官高等考试)

考试资格年满25岁中华民国男子,大学毕业。并规定了一些不准报考的情形。
考试程序分为第一、二、三、四试,前三试为笔试,第四式为口试。
考试内容第一试经义,史论,现行法令解释
第二试政治,经济,法律,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 冶金,机械,造船,船机,土木工,建筑,电工,医学,制药,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各科目由典试官临时指定,每试至少以四项为率。
第三试
第四试口试内容为应试人曾经笔试的学科。
主持机关铨叙局:专事文官考试与任免的独立中央机构
考后任用考试及格者,由大总统依文官官秩令授以上士,分发至京外各官署学习,以两年为限,学习期满成绩优良者经甄别试后作为候补,以后政府部门有职缺时按程序任用。

——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晚清政府科举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说明材料二考试制度改革中体现的历史变迁。
2022-05-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世凯政府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稳固政权,维护统治,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改革经济的法规。1912年,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1914年,农商部颁布《矿业条例》等降低矿产税,还颁布了《国有荒地承垦条例》实行地价优惠;国务院公布条例规定国币种类,旧有各种官局铸币由政府兑换改铸;交通部制定《交通银行则例》,规定交通银行掌管特别之国库金,发行兑换券,具有中央银行的性质;农商部会同财政部拟定《劝业银行条例》,鼓励银行投资实业、扶植实业。在人民群众爱国热情的推动下,政府提倡国货,减免捐税,宣布凡出口足抵外货者优给奖励。此后,北洋内阁虽更迭频繁,但基本上延续了袁世凯时期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袁世凯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政府的经济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树湘(19051934),湖南长沙人。五四运动后,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与革命结下不解之缘。1925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师长。193410月,陈树湘率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全军总后卫。11月下旬,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陈树湘率领全师与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全师由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完成掩护任务后,陈树湘指挥部队向湘南突围,激战中腹部中弹,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终于突出重围。部队到达道县四马桥坪塘村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陈树湘和几名警卫员留下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俘。在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乘敌不备,绞断肠子英勇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2009910日,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据孟半戎《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的壮烈人生》等整理


(1)根据材料,归纳陈树湘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树湘优秀品质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05-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名校练习卷(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秉贵(1918-1987),出生于北京市东铁匠营的一个售货员家庭,因家境贫困,十岁便和三哥到天津一家地毯作坊当学徒,后又到崇文门外的金聚织布厂当学徒。1955年,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北京市售货大楼破格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店”的一员。张秉贵无论是在糕点柜台还是糖果组柜台,始终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的原则。1979年,张秉贵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他把每次售货归纳为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并学会了“一抓准”的本领。1987年,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被正式确定为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企业精神,同年,69岁的张秉贵辞世。

——摘编自《北京日报》文章《张秉贵:“一团火”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秉贵在售货员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秉贵在售货员工作中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2022·湖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荣桓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我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军队主要成分来源于农民,导致农民阶级的一些错误思想严重影响军队的建设。另外,人民军队有部分是起义过来的旧军官,这些旧军官带来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为了建设一支政治正确、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罗荣桓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另外他从任连党代表开始就坚持通过以身作则和关心战士,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树立了他在部队中的威信。罗荣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李慧玲《罗荣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荣桓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霸,字次公,淮阳郡阳夏县人。宣帝时为颍川太守,尽力施行教化,他让邮亭乡官都养上鸡和猪,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又制定了条令教则,颁行于民间,劝说百姓严防奸盗,并安心于农耕蚕桑之业,节约使用货物资财,种树木,养牲畜,去掉浮华奢侈的浪费。官吏民众中凡可遇见的人,黄霸都要从其言兴中了解有用的情况,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资参考。郡中若有鳏寡孤独的人死了没钱安葬的,黄霸都能为他他们分别妥善处理,告其某处有棵大树可做棺椁之材,某亭有头小猪可以做宰祭之用,乡吏依令去取,果然都像黄霸所说的一样。黄霸对郡中情况了如指掌,官吏民众不知底细的人,都称他是神明。奸盗也只好转移到其他的郡中,所以本郡的盗贼就日渐减少。黄霸以外宽内明的作风赢得了属吏和民众的心,从而使郡内的户口逐年增长,治理情况堪称天下第一。

——摘编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1)根据材料,归纳黄霸治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霸这类循吏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5-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莱特湾大海战是指在19441023日至1026日之间,在菲律宾莱特湾周围海城所发生的四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海空战以及其他几次零星海空战的总称。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迈克阿瑟和尼米兹组成联合部队,派出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以及飞机近2000架等,后美军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人员伤亡不足三千。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美军对此次行动实施了严格的保密,作战计划翔实周密。而日军多次将截获的告急文件错误解读,在战争中节节失利。莱特湾海战是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役摧毁了日本海军的绝大部分实力,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就此一蹶不振。

——摘编自赵国栋《揭开莱特湾海战大幕的无名小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莱特湾海战美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莱特湾海战取得胜利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4年德国政府发表的《安全政策白皮书》公布了德国新安全战略的三层目标:“保卫德国及其盟国的安全,预防、限制和结束可能危及德国或德国盟国的领土完整与稳定的危机与冲突;建立有利于德国的欧洲安全机制;愿以联合欧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贡献世界和平”。在安全观念上,德国认为,欧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德国是这一极中的核心力量,一个多极的世界有利于维护和平与稳定。与安全观念转变相适应,德国的安全手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重视运用经济、联盟和联邦国防军等综合国力,建立更具适应性、灵活性的安全体系,在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中加强安全合作,广泛运用外交、安全、国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多元化安全威胁。

——摘编自夏立平《三重身份视域下的冷战后德国安全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冷战前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德国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