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次年,国民议会进一步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南移西迁,文物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部分文物被转运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至此,中国有了两个同根同源的故宫博物院。1995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出版《国宝荟萃》,故宫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据郑欣淼《故宫博物院8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并简述抗战迄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所做出的共同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乱世,郑之国小,夹于晋楚之间。郑曾进犯楚之附庸蔡,致楚晋攻郑,割肉乞和,国内五族叛乱,国势累卵。子产危难受命,执政廿余,中兴。子产深知国小、内乱、外战,国必危之理。凡遇“国际”大事,苦心准备,分别找专长之人咨询、筹划、决断、执行,外交效果甚好;“国际会议”上为国争利,力避外战,言辞得体,声名远播。力排众议铸刑鼎,开启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刑案减少。顶着压力查农业,重新划分全国田地和沟渠,承认地主土地有,师初税亩仿相地而衰征,征赋富国。组织农民互助合作,共用水井等。重视商业,限制贵族随意压榨商人的特权。变革政坛内斗风气。子产与大夫丰卷有隙,国近分裂,遂主动请辞,后郑国最有实力的罕氏子驱逐丰卷,子产复职。子产却下令保存丰卷田产,三年后召丰卷回国,将田产及田地收入交还丰卷,此举在郑国深得人心。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根据材料,归纳子产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成功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
(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
4 . 历史之眼看奥运

用历史之眼看奥运,会发现不同时代的历史大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年一度在希腊南部奥林匹亚举行的盛大竞技会,就来源于当时祭祀宙斯的隆盛典仪……相传首度奥林匹亚竞技会的举办为公元前776年,这一年成了古代希腊纪年之始。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材料二   公元前9至(公元前)8世纪,希腊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战争不断,需要身体强壮的士兵。而体育竞技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各城邦开展体育运动,故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

——赵本义《古希腊政治哲学》

(1)材料一中,“公元前776年”又可表述为
A.公元前8世纪前期   B.公元前8世纪后期
C.公元前7世纪前期   D.公元前7世纪后期
(2)19世纪以前,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现在已将古希腊文明史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主要归功于
A.史学家的预测   B.文献的新发现
C.考古学的突破   D.神话的新解读
(3)综合两则材料,归纳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产生的原因。(双选)
A.祭祀神祇的宗教需要   B.训练军人的军事需要
C.获取利益的经济需要   D.城邦交际的外事需要

现代奥运会沿用了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的一些传统、借用了某些仪式,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新赛事。以下为现代奥运会(夏季)举办国一览表。

年份国家年份国家年份国家年份国家年份国家年份国家
1896希腊1920比利时1948英国1968墨西哥1988韩国2008中国
1900法国1924法国1952芬兰1972德国1992西班牙2012英国
1904美国1928荷兰1956澳大利亚1976加拿大1996美国2016巴西
1908英国1932美国1960意大利1980前苏联2000澳大利亚2020日本
1912瑞典1936德国1964日本1984美国2004希腊

注:①1972年在德国举办奥运会期间,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袭击奥运村,造成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死亡,史称“慕尼黑惨案”。②1980年,为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为报复美国,苏联发起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

(4)1916年、1940年和1944年,三届奥运会被迫停办的原因是
A.两次世界大战   B.经济危机打击
C.全球流感肆虐   D.气候变化影响
(5)以1950年代为界,现代奥运会举办国出现了哪些变化?
(6)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奥运会举办国的变化反映了现代世界怎样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   一些人相信战争的可能性在逐渐减少,我认为这就不是空想。显然,电报、铁路、电话、热衷于科学研究、代表大会、博览会对和平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的条约与外交协议。……向国外送出划桨选手、赛跑选手和击剑选手吧,这将是未来的自由交往,一旦这样的自由交往成为古老欧洲的风尚,和平事业将获得崭新而有力的支持。综上所述……我会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一个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伟大而有益的事业:复兴奥林匹克运动。

——【法】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1892年

(7)“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试图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理由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
2021-12-19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人们可以在不违反法律与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情况下,自由订立契约,创建自己期望的各种民事关系。《法国民法典》制定之前,法国南部、北部地区分受罗马法和习惯法的影响,存在因经济社会规则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引起的各种矛盾。《法国民法典》的施行结束了这种规则割据、冲突的局面,实现了法国境内经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的统一。这部法典传到世界各地,提供了现代社会的基本法则。

——摘编自王静《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国民法典》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时期土地兼并不断地促使大批农民破产,使其成为流离失所的流民。小农的破产,直接影响着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在东汉一代,流民也成了最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东汉采取了一些社会改良措施以安辑流民。东汉统治者,不断地发布赐爵命令,以防止人民流亡。从历史上看,东汉是赐爵最多的朝代,而东汉的赐爵,主要是在前期进行的。刘秀在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放免刑徒为庶民,以争取民心,安定社会秩序。另据史书统计.从公元六六年(水平九年)到公元一〇五年(元兴元年)的四十年间,东汉政府假民公田近二十次。有大量的流民被安置在国有土地上,国家增加了收入,流民也暂时得到生产、生活的条件。在历史上,东汉一代也是赈济贫民最多的朝代,如章帝建初元年(公元七六年)诏令:“流入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尽管东汉王朝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但是,随着田庄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小农的破产和流亡仍然是不可遏止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分析东汉政府“安辑流民”的原因,并归纳其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东汉的“安辑流民”政策。
7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

沃波尔 华盛顿 瓦特 史蒂芬孙 马克思 爱迪生 贝尔 列宁 甘地 扎格鲁尔 斯大林卡 德纳斯


请从以上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2023-12-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维新(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据严复《国闻报》发刊词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他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据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Ⅲ》(人民版)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戊戌维新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维新者的出路在哪里。
2023-1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桓英(19212022),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1945年大学毕业后赴美攻读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1950年,她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1958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职。1979年,李桓英第一次走进“麻风村”,村民们自觉地与她保持距离,李桓英却主动与他们握手。此后四十年里,她跑遍云贵川地区,多次往返甚至长期居住在云南省勐腊县,劝说病人坚持服药并亲自喂药。20世纪80年代初,李桓英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率先开展非隔离的就地短程联合化疗,缩短了疗程,年复发率仅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的要求。1996年,她首次提出“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结合的模式”,攻克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2007年,经过数十年努力,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2021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李桓英“时代楷模”称号。

——摘编自唐逸《李桓英带领中国走出麻风病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桓英的主要贡献及其作出贡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桓英所呈现的精神品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早年就读于武昌陆军学校和保定陆军学校,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苏联军事学院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团长、副师长等职。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在历次重大战役中,奋勇当先,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军长;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新四军军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项英、陈毅共同领导创建了华中、华东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囚禁4年多。1946年3月4日获释后,请求重新加入共产党,3月7日即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4月8日,因飞机失事在山西遇难。

——摘编自肖《中共党史百人百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叶挺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