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2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但孔子编撰《春秋》,仍按诸侯爵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强调文化差异B.维护等级秩序
C.提升周王权威D.实录历史事实
2023-11-04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上 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对士人人身控制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透露了经世致用的意识
2023-10-23更新 | 32次组卷 | 48卷引用:单元目标检测卷十四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B.体现了重商的思想
C.削弱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冲击了贵族的特权
2023-10-20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4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元年、太和十一年两次修改律令旧文,"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之罪二百三十五,刑三百七十七。除群行剽劫首谋门诛,律重者止枭首",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这一做法客观上(     
A.整合政治认同以维护统治B.缓和社会矛盾以加快融合
C.开启了律令儒家化的进程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6 . 宋代士人对王安石的为人及其变法的内容多不赞同,称之为小人、权奸,甚至将靖康之难的祸因归于王安石。明朝出现诸多不同于以往的声音,到对王安石变法内容再思考,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究(     
A.宋代社会风气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B.明朝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有所放松
C.明朝比宋朝的观点更加准确可信
D.历史评价易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
2023-09-01更新 | 707次组卷 | 3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传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其子和蜀民在灌口(今都江堰市),日夜奋战,降伏了孽龙,治好了水患。一日,羽衣使者从天而降,道“李公之德,垂名天府,玉帝命吾等迎公上天”,使者言毕,带李冰飞升而去。这凸显出(     
A.道教思想占据时代主流B.神话创作侧重于历史名人
C.治理水患成为官民共识D.中国先民对劳动美的歌颂
2023-08-3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1传统文化

8 . 近千年来,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宋人邵伯温在《闻风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而近代维新人士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也。


试结合所学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评论。
2023-08-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史实史观史论对点精练-第二单元史观与史论第一节唯物史观
9 . 亨利八世通过议会颁布法令掠夺教会财产,王室将大部分没收来的教会土地出售给手下的一些贵族及发了财的商人与地方士绅。乡绅获得大量土地后并没有将土地租给农民,而是自己管理经营,自己雇用雇工进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并从中获取最大利益。这说明宗教改革(       
A.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B.增强了英国的民族意识
C.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2023-08-17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常考核心考点考前13天第38题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
10 .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贯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首创纪传体史书体例D.编修四书的学术理想
2023-08-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22史学理论和史学素养(单元综合测训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