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观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史学界围绕着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争鸣的成果,大多收集在出版的有关论文集里,这些论文集主要包括:《中国的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分期问题论文集》、《中国历代土地制度论文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文集》、《中国近代史分期论文集》,这表明我国当时(     
A.历史研究映射了主流意识形态B.学术争鸣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
C.唯物史观拓宽了史学界的视野D.历史分期问题成为了学术焦点
2024-01-12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史合一”“诗史合一”的传统,“以文证史”“以诗证史”,既是于中国学术传统的自然演变,也是西方近代史学传入的结果。

——摘编自张伯伟《现代学术史中的“教外别传”——陈寅恪“以文证史”法新探》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任选一篇(首)文(诗),阐释其“文(诗)史合一”的传统。(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篇目:《师说》《六国论》《过秦论》《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汴河怀古》
3 . 唐朝开始,政府逐渐重视正史的编修。贞观三年,太宗设立了秘书内省专职整理修订五代史,称其“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后又将史馆独立出来,转置到门下省由宰相监修并形成制度。史馆制度的发展反映出(     
A.官方历史编纂机制开始确立B.政府奉行宽松的文化政策
C.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D.国家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希罗多德在《历史》开篇中说:“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此可知,他们都
A.真实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B.具有历史学家的使命感
C.展现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D.受到大一统时代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4世纪,病菌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毁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病菌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的士兵。这两种看法
A.从欧洲自身的立场来看待病菌B.反映了欧洲对人类生存的关注
C.全面看待病菌肆虐的社会影响D.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于1917年十月革命。该学者所持观点为(     
A.近代化史观B.革命史观C.整体史观D.文明史观
2020-10-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进化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9 . 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的反映历史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
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