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下图为《过白簋》中部分铭文:过白(伯)从(昭)王伐反刱(荆)……《左传》也有“昭王南征(荆楚)而不复”的记载。这说明
A.昭王巩固了其统治B.王室权威受到了挑战
C.礼乐制度趋于崩溃D.楚国成为诸侯的霸主
3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094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左传》中有关周代诸侯国姓的记载:“虞、破、焦、滑、霍、杨、韩、魏,皆饭姓也。”“周天子封辩后胡公满于陈,赐姓曰她”。可见周代实行“赐姓制度”,即周天子对异姓请侯的原有之姓重新加以申命,这说明“天子赐姓”在当时
A.造成了大量新姓产生B.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C.不利于族群间的融合D.旨在顺利推行分封制
2021-12-10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文献记载,周王室在分封时规定了封国的五等爵位及其土地面积的大小,并强调强干弱枝、等级服从。周王室的这一做法意在(     
A.改革选官制度B.维系血缘纽带C.强化政治伦理D.宣扬道德教化
2022-10-10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中,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中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A.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B.分封制下用森严的等级制巩固宗法制
C.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D.各诸侯严格按照补制规定履行权利义务
8 . 《晏子春秋》中记载:“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诸侯……材料信息说明当时
A.井田制仍然长期存在B.郡县制已在齐国普及
C.丝帛是主要书写材料D.分封制尚未完全解体
9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在周初已出现,在现已出土的众多西周中后期青铜器的铭文以及反映西周历史的主要资料《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西周中后期分封的这种大事也确有记载。这反映了
A.西周的土地在周初已基本被瓜分B.分封制并非一直延续于整个周代
C.分封制的实行大部分发生在周初D.分封制度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
2021-08-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七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0 . 西周文献和金文中频繁提到了“孝”,主要含义有两重:一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祀奉,二是对生身父母的孝养。相关记载以前者为主,后者甚少。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形成B.宗族是主要社会单位
C.血缘关系日趋淡化D.文字系统的发展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