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西周文献和金文中频繁提到了“孝”,主要含义有两重:一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祀奉,二是对生身父母的孝养。相关记载以前者为主,后者甚少。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形成B.宗族是主要社会单位
C.血缘关系日趋淡化D.文字系统的发展完善
2 .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说明秦认为西周
A.主权神秘化,不利于长治久安B.分封诸侯,容易引起地方割据
C.中央权力集中,引起诸侯不满D.家天下继承制,违背历史潮流
3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宗法制
2021-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20世纪80年代,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宗法等级制森严B.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C.周朝统治中心在随州D.分封制遭到破坏
2021-03-11更新 | 35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左传恒公二年》载:“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下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段记载反映出
A.重本抑末观念的萌芽B.宗法制度利于国家稳定
C.中央集权制度的创建D.“士”阶层的开始出现
6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国家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君统宗法化;二、封国宗亲化。下列记载中,能对应说明两者的是
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同姓不婚”“贵族内婚”
C.“天下为公,选贤举能”;“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D.“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分土建邦,子弟相沿”
7 . 据周朝铭文记载,伯晨始受命为垣侯而得玄衮衣、幽芾之赐,玄衮衣即礼书所谓玄冕服,而玄冕服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通服,与玄衮衣相配的幽带是区别诸侯与卿大夫的标志。据此可知当时的服饰
A.是中国手工业发达的见证B.体现了天子最高礼仪的特点
C.具有维护等级秩序的功能D.是政治制度物化的具体象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说文解字》记载:“礼,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就字形分析,“礼”字左边从“示”,指上天对人间所呈现的吉凶之兆,右边从“丰”,即祭祀时候摆放的器皿。这反映出
A.小农经济分散性特征的需求B.儒家认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C.礼最初指祭祀时履行的规则D.君主专制对盛典的特殊规定
9 .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已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功臣B.亲周的先代贵族C.王室子弟D.贤明的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