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2 . 《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已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功臣B.亲周的先代贵族C.王室子弟D.贤明的人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冰鉴缶的使用
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
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0-10-05更新 | 5790次组卷 | 4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西周统治者对分封制的设计还有所侧重,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样设计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5 . 《春秋左传》中有如下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这说明在当时
A.宗法关系趋向于瓦解B.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
C.选官制度越来越完善D.贤德是择君首要依据
6 . 《殷周制度论》中对某个制度有这样的记载“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该制度应该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井田制
7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021-09-17更新 | 1226次组卷 | 73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面临着重新建国”的过程,他们不仅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还要“移风易俗”地重建社会秩序。这说明分封制
A.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B.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C.有利周文化的传播D.增强了周王朝的实力
9 .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之礼,从其俗为也。”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据此推知,当时
A.分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统治策略影响诸侯国的发展D.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感增强
10 .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2020-05-17更新 | 161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