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礼”和“乐”最早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祭祀天地鬼神的宗教仪式。在夏商周时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文化在儒家伦理教化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传统文化而传承千年。据此可知,礼乐文化
A.起源阶段已经具有神权色彩B.体现出与儒家文化同宗同源
C.在原始社会有思想控制作用D.依托于儒家思想而发展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公”级称谓的国君随葬鼎、簋数高于“侯”级称谓的国君,这也导致其配偶墓葬中出现相似的情形。从春秋早期开始,第一、二等级(随葬有青铜礼器女性贵族)墓葬间的食器数量差异减小,到春秋晚期个别第二等级墓葬在青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上已超过第一等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畿内与地方贵族的差异B.女性配偶身份的高低
C.封国间整体实力的消长D.礼乐制度遭受到破坏
2022-05-06更新 | 38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2-05-06更新 | 1102次组卷 | 7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冠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即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先秦时期,冠礼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享有非常高的地位,被称为“礼之始”,名列“八纲”(冠、婚、丧、祭、射、乡、朝、聘)和“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之首,对个人的人生历程有重大影响,对整个社会也有不容低估的影响。由此可知,冠礼的主要功能是
A.利用血缘关系凝聚宗族B.传承文化完善儒家学说
C.规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D.强调责任感和教育功能
2022-05-05更新 | 68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
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
2022-04-27更新 | 1580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周代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雅乐)。春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兴起,引发了雅乐的生存危机。“郑卫之音”不仅在民间广为流行,还直接进入宫廷,风靡朝野。这一变化说明
A.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削弱B.传统礼乐制度受到挑战
C.礼乐制度融合宗法观念D.春秋时乐舞走向世俗化
2022-04-22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B卷)
7 . 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融合,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人们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
A.促进了民族交融B.隐含着分裂割据因素
C.推动了文化繁荣D.有利于统一大国形成
2022-04-21更新 | 653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8 . 周初分封诸侯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由专门官员来授受诸民土地、部落民众以及表示身份权力的彝器、册封仪式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的原则。据此可知西周册封仪式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间内部的团结B.建立诸侯的责任意识
C.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生活化特征突出,风格活泼愉快;青铜时代,以饕餮纹为代表的青铜纹饰凶猛庄严,凸显出神秘和威严。这从侧面反映了
A.纹饰的用途发生根本转变B.统治权威的加强成为需求
C.民众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D.古代手工业技术不断提高
2022-04-19更新 | 762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明代有学者认为,周祚八百余载,但末年“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祚,谓非封建之弊乎?”该学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A.臣民上下离心离德B.君王昏庸权臣擅权
C.利益失衡国家动荡D.分封割据上下失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