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酸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A.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B.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C.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影响D.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
2020-01-18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的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如西向及西南方向通往矢、散两国;东向由镐京通往成周、桧、谭、齐;南向由成周通往鄂、申、曾;东南向由成周至坯、蔡、(胡);北向通往晋、刑、燕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A.加强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
B.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C.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D.推动了西周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
A.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时,“士”不仅可以占有田并指使子弟为其劳作,还要负有亲自执干戈、卫社稷的世职;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士”失去宗主的庇荫,或负书,或带剑,往来于各国王公之间。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官僚政治开始兴起
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
C.各国关系走向和谐
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
2019-04-27更新 | 1543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A.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C.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D.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宗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因果关系
B.宗法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
C.诸侯王和卿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D.宗法制度有利于安全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评判。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A.封邦建国,众星捧月
B.兼并不断,局部统一
C.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D.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礼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知
A.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仪制
B.周王借礼乐制强化专制统治
C.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
D.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图所示青铜器可以佐证的是

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瓦解B.大一统国家的正式形成
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2018-07-1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18-06-01更新 | 9329次组卷 | 14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