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杞国国君杞桓公朝鲁,《春秋》记载这件事为“杞子来朝”。杞桓公为夏氏之后,按其封爵应称侯,因其“用夷礼”,故被称为“杞子”。这个记载表明当时
A.杞国国君并非华夏族后裔B.文化认同影响政治认同
C.华夷有别的观念尚未形成D.宗法秩序得到显著强化
2 . “春秋之时,弑君三十六。君为所弑,可谓强死矣。”“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由此可见
A.诸侯争霸推动宗法关系和井田制的瓦解B.孔子赋予“儒”以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
C.东周时期开始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D.礼崩乐坏局面导致当时人际关系的紧张
2021-03-03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人灭商之后认为商代最后的君主纣与夏桀都是由于嗜酒无度导致亡国。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从饮酒亡国的意识出发,周王在立国之初便颁布禁酒令于天下。在礼制中,周人对酒的规定非常详尽,对饮酒的场合、礼仪、饮酒量都有明确规定。这反映了西周
A.礼乐制度的理性内涵B.农业生产比商代落后
C.禁酒令得到有效执行D.实现对天下直接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时期贵族世家内使用家臣进行管理,家臣领有封地。迨及春秋中后期,家臣俸禄出现了谷禄形式,有些诸侯国内的家臣成分也日益复杂化,如鲁国施氏依据“忠良”选任齐鲍国为家臣。这种变化
A.表明“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B.体现古代官僚政治萌芽趋向
C.说明诸侯国控制的土地不断减少D.反映家臣社会地位日益降低
5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四幅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④B.④②③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021-02-01更新 | 1667次组卷 | 44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学者张政娘释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军事战争   ②天文历法   ③土地制度   ④商品经济   ⑤文字书法
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
2021-01-24更新 | 71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为了巩固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后,又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当时受封奴隶主贵族及其所率领部族进入广大占领区后,首先建立军事据点。这说明分封
A.强化了西周政治认同B.传播了西周先进文化
C.牢固了血缘贵族同盟D.具有武装部落殖民性
8 . 周的封国活动,使许多同姓的和姻亲的贵族得到发展,也使不反对周的异族贵族保持了既得权力,使周取得贵族们的普遍拥护。这说明,周朝
A.疆域面积不断扩大B.以制度建设巩固政权
C.王族占据分封多数D.消除了贵族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后期,周厉王打破王室与诸侯共享的传统,要求诸侯上交山林川泽的所有物产;同时打破传统的听政程序,禁止国人议论、监督王政。最终,诸侯拒交贡赋,国人暴动,厉王“流于彘”。这反映了
A.“天下一家”观念的消亡B.王权强化受制于传统体制
C.“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D.土地国有制逐步走向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商周鼎革之际,周王常把“公”(“公”本为王室中的旁系,即王的庶兄弟)这个尊称授予功臣。平王东迁以后,各诸侯国国君竟相自称为“公”、东周出现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军功等制逐步确立B.王室地位日趋衰微
C.集权制度受严重冲击D.家国同构体系强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