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关于六亲,历代的说法不一。按《左传》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按《老子》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的说法,则指父母、兄弟、妻子。这些说法主要体现了(     
A.宗法文化的影响B.儒学的划分标准C.先秦的政治体制D.秦汉的文明进程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以来,黄河中下游静态的部落生活渐被战乱、征服和群体杀戮打破,华夏旧(早期)文明与国家由此产生。

从孕育到成熟,华夏旧文明跨越两千年。和同期的其他古代人类文明一样,它们都属于神权与王权合一、宗教主导的社会。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历史将充斥族群壁垒、杀戮与献祭。

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

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 .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   观察下面三幅图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指出每一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何种政治制度,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
C.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不同时期出土的曾国(湖北随州)铭文。据此可知,曾国(       

曾公田求编钟、曾侯与钟、曾伯桼簠铭文相关内容对比

曾公田求编钟

曾侯与钟

曾伯桼簠

皇且(祖)建于南土,敝(蔽)蔡南门,斦(慎)应京社,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汤(阳)。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克狄淮夷,印燮繁阳,金导(道)锡行。
A.受封南土镇抚淮夷B.实力增强冲击礼乐制度
C.社会贫富差距扩大D.营宅纳土传播中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山西绛县发掘的倗伯及其夫人的并列异穴合葬墓中,夫人为周氏贵族的仰身葬;倗伯则保留了本族的俯身葬。但从青铜器陪葬来看,倗氏贵族已基本周人化。这反映出当时(       
A.联姻是周王控制诸侯的主要手段B.分封制促进了周人文化的传播
C.周天子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血缘关系是封邦建国主要依据
2023-09-20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时代在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其中政治上……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当。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材料三   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最大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从19世纪20年代起,北部各州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完成。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总产值达18.8亿美元。在南方则实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南方奴隶制度是生长在美国社会的赘瘤,它严重窒息了北方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初起日趋激烈。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南方则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南北战争给当时的欧洲观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列宁认为,南北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


(1)阅读图1、图2,指出商和西周的国家治理形式。结合所学,阐述西周治理形式的先进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封建时代政治、经济二元对立的特点。并分析“二元制经济和政治特征消退”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南北战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列举19世纪60-70年代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两个欧洲国家。
8 . 商周时期“藏礼于器”。到春秋晚期,在今太原金胜村晋国赵卿墓中出土了25鼎、14豆等,经过考古学家分析该墓陪葬的青铜礼器应为比较完整的一套太牢九鼎和一套大牢七鼎。考古发掘的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当时(     
A.宗法等级制的瓦解趋势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进步
C.封建政治体制初步建立D.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络)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这表明周代宗法制(       
A.让周王室成为了天下所有部族的大宗B.不完全是以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C.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D.是中央政府直接掌控地方权力的纽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来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些新建的基地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冲击贵族血缘政治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利于形成层层拱卫D.具有监临督察的特点
2023-09-01更新 | 589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