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2023-08-26更新 | 651次组卷 | 47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线上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写道:“周人设计的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     
A.禅让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山东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秦朝统一D.秦朝的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上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B.政权与神权已相互分离
C.官僚政治体系已经形成D.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有(     
A.从禅让到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礼治到法治D.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2022-10-09更新 | 128次组卷 | 77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下学期期初)历史试题
6 . “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     
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B.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2022-09-23更新 | 3882次组卷 | 49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统治者把土地及居民分赐给诸侯,诸侯有权将封地内的土地和居民再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建立自己的官宦体系。各诸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必须臣服于周天子,定期朝贡。这样就以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这意味着分封制下(     
A.封建等级思想影响深远B.周天子建立了集权统治
C.诸侯极易形成割据势力D.西周贵族集团等级森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虽处于夏、商和秦汉之间,但从国家结构的类型上讲,夏、商、西周应为一体、一型,即早期国家的联邦或邦联型松散结构阶段。造成这一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区域的辽阔B.地形地貌的阻隔
C.生产力发展水平D.土地制度的限制
9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此后,晋国、楚国都组织过类似的会盟。这说明(     
A.宗法制完全崩溃B.会盟能消除战争
C.周王依附齐桓公D.分封制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武王灭商后,对原商统治的地区“复盘庚之政”,对鲁、卫两国要求“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顺从当地的民俗,奉商之正朔,而以周代法令来约束。这些措施(     
A.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B.说明周朝因仁义统一天下
C.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D.形成家国一体的民族心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