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君主集权的趋势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世袭制度的崩溃
2023-12-06更新 | 167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我国有重视亲情、落叶归根的传统,这些文化习俗受西周的什么制度影响(     
A.分封制B.井田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说:“西周初期的分封,是以同姓宗亲为主,加上重要的姻亲、功臣,沿着周人的东、北,南三个方向,占据交通津要和重要农业生产地区。这些移民将周人的礼乐文化和生产方式传播开来。”该学者意在说明早期的分封制(     
A.以姬姓的王族成员为主B.与古代宗法制度关系密切
C.促进了周朝文化的传播D.实现了古代首次人口迁移
2023-10-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大盂鼎》载:“令汝盂型乃嗣祖南公.....锡乃祖南公旗。”盂所属的南宫家族,从政历史可追溯至周文王时。《孟子·梁惠王下》记载:“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朱熹《集注》也载:“世臣,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材料阐述的是(     
A.宗族内部的纷争B.官位世袭的选官制度
C.分封制度的确立D.周王对诸侯严格控制
2023-08-0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诗经·大雅》说:“(西周)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据此可知,西周国家管理(     
A.区分职位等级B.以族权强化君权C.人人皆行宗法D.以嫡庶之制为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封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这说明分封制(     
A.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B.促使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
C.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D.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
2023-05-2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礼记·冠义》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期,而后礼文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曰:冠者,礼之始也。这反映了冠礼(     
A.兼具审美和教化功能B.强化家国一体理念
C.是华夏族男子成人礼D.为贵族集团所专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收族”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宗法制中的重要现象。即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儿子,就需要从同族同宗中收养族人的“支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收族”。由此可知,周代的“收族”现象(     
A.背离了嫡长子继承制原则B.有利于维护贵族集团的稳定
C.呈现“家国同治”的特点D.体现了宗法制逐步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国人暴动后,卫国诸侯共伯和为各方诸侯所拥护,人周摄行天子事。而厉王之子太子静却遭受国人的围攻,在朝臣召公的竭力保护下才幸免于难。这一状况反映当时(     
A.宗法制遭受一定冲击B.平民阶层的斗争意识日益增强
C.共和意识逐步深入人心D.原始民主传统制约了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周初年,一些封国地处边远,极度落后,如齐国封地营丘(今山东临淄),“少五谷而人民寡”;而到春秋初期则出现了“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的繁荣景象。齐国的变化说明分封(     
A.加强了地方割据倾向B.增强了国家认同感
C.冲击了宗法等级观念D.有助于边地的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