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商朝和西周的墓葬中,出土了较多用玉石、石头、骨头等材料制成的仿制贝。这些仿制贝中只有一小部分被用作装饰品,如玉贝、骨贝等,绝大部分被用作货贝的替代品。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B.手工业技术水平有所提
C.中央集权有待进一步加强D.社会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2 . 西周时,“众”的身份为普通周人,“臣”则是外族臣服者。督鼎铭文记载了一场诉讼事件,匡氏家族的“众”与“臣”在饥馑之岁盗窃了督氏家族的禾,匡氏因此赔偿给督氏7块田、4名“臣”和1名“众”。从上述铭文中可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西周时期(     
A.“众”的地位高于“臣”B.旧的土地制度已经瓦解
C.奴隶买卖现象普遍存在D.部分劳动力附属于贵族
2024-02-26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六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3 . 《周礼·考工记》记载,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分制造木器、铜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种。此外,先秦时期的青铜制品除贵族所用的礼器、乐器、铜镜之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各种兵器和货币。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生产力进步促进手工业发展B.手工业门类多样且发达
C.民营手工业生产发展较缓慢D.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青铜礼乐重器。两周时期,礼乐制度发达,钟文化也蔚为大观,曾侯乙编钟正是这种礼乐文化集大成的产物。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全套编钟共65件,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编钟及钟架、钟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音律学专著。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同时,这些文字也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摘编自刘玉堂、张硕《文化史视野下的曾侯乙编钟》

材料二   在唐宋时期。家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出现了家训的范式,并且在方法上、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家法和族规,从而家训开始以一种系统化的形态出现。同时儒学的重新整合和复兴,为唐宋时期家训的理论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儒学的出现,使唐宋家训开始理论化,从而为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系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探析》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侯乙编钟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所学,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该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唐宋时期家训呈现的新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新儒学”对宋朝基层教化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实现“可贵超越”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传统观念认为,农具从石制直接过渡到铁制,青铜农具从未普遍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历年考古发掘资料与出土实物,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学调查成果,提出商周时期曾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由此可见
A.青铜农具的质地优于铁质农具B.商周农具的使用无法考证
C.商周私营青铜铸造业获得发展D.考古发现更新人们的认知
6 .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新宫遗址是一处夏商时期聚落遗址。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该遗址人群的食性以粟为主,并且不同等级墓葬的墓主人之间饮食结构差异不大。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北京地区(     
A.精耕细作农业发达B.区域间文化交流频繁
C.阶级差别日益严重D.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
2023-07-21更新 | 47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诗经》中有大量诗歌提到了商周时期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其中,麦主要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种植;黄河流域是适宜黍稷生长的好地方,在许多地域性诗歌中可见种植黍稷的描述;稻在山西、陕西和长江及其以南的地区种植较多;菽在陕西比较多见种植。这说明,商周时期(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区域农业特征显现
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D.重农政策得以贯彻
8 . 有学者认为,《卫鼎》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炬伯用十块田换取裘卫价值八十朋的谨璋(一种玉器)是宗族之间的土地交换行为,不是以土地私有为条件的商品买卖。该观点认为当时的土地制度(     
A.反映了奴隶制井田制趋于瓦解
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C.体现出中国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D.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22-07-06更新 | 3285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小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