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中国祭祀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时代都非常重视。2021年4月4日,在陕西省黄帝陵祭祀广场

材料一   故有虞氏神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神黄帝而祖颛顼……。

——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鲁语上》

(注:“有虞氏”指舜及其后裔;“神”,祭祀;“夏后氏”指夏朝的后裔)

材料二   ……陈侯因齐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慕)克成。其唯因脊扬皇考,邵缍高祖黄帝……”。(译文:皇考孝武桓公,恭谨而有大谋略,克己至诚。我只是承袭了齐国基业,弘扬皇考的光明大统,效法以前的高祖黄帝)

——战国初期《陈侯因齐敦》铭文(部分)

(注:“因齐”,人名,齐国国君齐威王;敦,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填写材料编号)
(2)材料一、二在黄帝祭奠的目的上有何异同?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宜改姓元氏。”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

(3)材料三中“魏主”属于____民族;“魏主”强调“魏之先出于黄帝”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光被遐荒,建此伟业,强邻蔑德……我为奴辱……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还我河山,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毛泽东《祭黄帝文》

(4)材料四中“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说明材料发表的时代背景。
2023-09-16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华夏”探源

历史学习中,“华夏”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某班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围绕“华夏”的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同学们在调查初期因溯源考虑,找寻了商代卜辞中________的记载,发现了“夏”字,指代夏朝遗民之族群;“华”字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单选)(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2)随后,他们发现《尚书·周书·武成》中出现了“华夏”二字:“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目前认为记录了“华夏”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_。(单选)(     
A.实物史料B.图像史料C.口传史料D.文献史料
(3)为探究“华夏”的含义,他们寻找了更多材料:

A.(西域高昌国)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

——《北史·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

B.臣闻……明王创业,必先(治理)华夏而后(治理)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

C.天监否德,于是命运世祖肇基朔漠,入统华夏,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二》

D.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以上材料体现了“华夏”的哪些不同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4)自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后,各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与交流中,不断认同“华夏”这个民族称号。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时期列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交融的史实各一例:
秦朝: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华夏”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代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传世文献资料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个观点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明理由。
2023-04-13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     
A.炎黄子孙B.中国C.华夏D.汉族
2023-01-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4 . 天下一统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1)材料中的“三代”是指夏、__________、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是以__________(地区)为核心区的。
(2)孔子所追求的“天下共主”时代,最典型的是什么历史时期?他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此目标?

材料二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3)秦始皇在全中国革除的“古人之遗法”,主要包括(     )(双选;客观题需在考试系统上完成,下同)
A.贵族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
(4)秦始皇创设了哪些“后世之治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积极性?

材料三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



(5)“塞外”是指什么地区?“我朝”与秦朝比较,在疆域上有哪些显著不同?
2023-01-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一个伟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然而, 伟大的中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数千年的历程孕育发展而来,而这过程中既有成就 亦有曲折。

阅读史料,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治者,有城国(农业社会), 有行国(游牧社会)。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

②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 政,请王室尊吾号。”

③北人谓上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上德王,故为拓跋氏。

④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 离,获首虏数千级。

⑤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材料二:

图片说明:这是竖立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会盟碑”,碑文由汉藏两种文字写成。记载了东土大国的皇帝将公主嫁予吐蕃赞普(国王),并立碑会盟的历史。

1.阅读材料一,将其中的史料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字母)
A.西汉 B.北宋 C.北魏 D.清代 E.春秋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有人认为材料一中的史料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或历史事件,并做出以下判断:
A.此条体现出分裂时代的民族融合政策。
B.此条可印证汉武帝时期的民族关系。
C.此条可联系到灵活多变的民族区域管理制度。
D.此条可印证华夏认同这一观念的存在。
E.此条可作为 10 世纪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之一。
请将这些判断与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对应。(填字母)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与说明,分析图中石碑最有可能是什么朝代的文物?它对于研究中国民族交融史有什么史料价值?
4.王家范先生曾指出“今天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中国是经历了很多历史阶段才逐渐成为这样的规模。它是多元部族文化和多元区域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三件有关民族融合的重要史实,并指出它们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共同影响。
2023-01-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川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化的发展及传播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要研究中华文化的起源,首先要找到其多元一体的核心

——华夏族,其华夏认同观念对中国后世发展有巨大影响


(1)中原各国自称“华夏”,中原民众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是在(________)(单选)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2)将以下思想家与其主张准确对应。
①孔子   A.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
②老子   B.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邹衍   C.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④韩非子   D.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⑤墨子   E.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先秦之后,中华文化继续发展。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到了宋代,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黄宗羲等人批判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3)阅读以上文字,结合所学,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中华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琉球王国为例:1372年琉球诸国与明朝通过朝贡册封建立宗藩关系,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建立起统一的琉球王国,仍然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从14世纪末起,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出于维护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琉球王国以中国儒家思想的“德治”“家天下”为治国理念,但“家文化”下的宗族观念在琉球社会已经发生变异,如记录家谱时,琉球久米村不严格区分辈分,记录先人事迹时不避讳敢于直言事实,这与怀着对长辈尊敬之情扬善避恶记录先人的中国不同;……琉球墓葬礼仪虽沿用中国习俗使用龟甲墓,但墓地规模略小,男女墓地相同,并不体现男尊女卑之差异,办理丧事程序简单,允许女性参加墓葬祭祀活动。清明节祭祀祖先完毕后,会将祭祀贡品吃掉,表示与祖先共进食,而在中国因重视孝道鲜有吃祖先祭品的现象。

——刘晓飞《古代中国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发展与变异》


(4)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中华文化在琉球王国的传播?
2022-04-16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这时期,对促进华夏认同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变法B.铁器使用
C.中原与各族往来频繁D.商业兴盛
2022-03-1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莘庄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黄帝祭典

黄帝祭典是中国祭祀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各个时代都非常重视。2021年4月4日,在陕西省黄帝陵祭祀广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社会瞩目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

材料一: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

——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鲁语上》

(注:“有虞氏”指舜及其后裔;“禘”,祭祀;“夏后氏”指夏朝的后裔)

材料二:……陈侯因齐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慕)克成。其唯因脊扬皇考,邵缍高祖黄帝……。(译文:皇考孝武桓公,恭谨而有大谋略,克己至诚。我只是承袭了齐国基业,弘扬皇考的光明大统,效法以前的高祖黄帝。)

——战国初期《陈侯因齐敦》铭文(部分)

(注:“因齐”,人名,齐国国君齐威王;敦,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


(1)区分材料性质,上述材料中源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源于考古实物的是______。(填写材料编号)
(2)材料一、二在黄帝祭奠的目的上有何异同?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


(3)材料三中“魏主”属于______民族; “魏主”强调“魏之先出于黄帝”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聪明容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越数千年,强邻蔑德……我为奴辱……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毛泽东《祭黄帝文》


(4)材料四中“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哪一年?说明材料发表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悠悠山海……泱泱华夏,历苦难且辉煌。忆百岁之初,云遮日蔽;愤列强之辱,国破民殇。叹拳拳赤子,谁人可扶大厦?……开天辟地,红船建党扬帆起航……胸怀千秋伟业……肩负万钧重任,我辈自当奋发图强!

——2021年清明节《祭黄帝文》


(5)结合上述五则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黄帝祭典”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