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当时流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西汉、唐、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提取汉唐以来中国人口变迁信息,并分析变迁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纵观中国古代史,治国思想的转变是历史做出的合乎规律的选择。分析其发展变化规律,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文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有一个共同规律:或者是社会经济大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或者是社会大变革,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转折刺激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百家争鸣”却遇到了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双重因素发生作用,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学术思想繁荣。

——陈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材料二   汉初在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无为而治”对各种矛盾只能姑息迁就。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的结果,到文帝景帝和武帝时期,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政府为一方与以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宗族地主及富商大贾为另一方的矛盾,已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潜伏着割据战争的危机。此外,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也有所发展,而且此时“和亲”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匈奴的骚扰,与北方的民族矛盾也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这样,到武帝时代,仅靠无为的黄老之术,已不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摘编自周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材料三   董仲舒改造了儒学,他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即经学,即在儒学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五行、道、法等等学说。其主要内容为:第一、提出“天人合一”说和“天人感应”说。认为天给人类社会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人间的皇帝就是代表天意进行赏罚的权威。人民服从皇帝,也就是服从天道;谁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就是大逆不道。第二、从天授君权说出发,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大力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使这种宗法思想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强大精神力量。

——周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023-11-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魏文侯师事卜子夏,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齐威王创建稷下学宫,“学士”数百人:秦以重金招纳客卿。当时诸侯国对士的态度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待遇优厚。当时诸侯国的这些做法(       
A.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B.表明古代教育实现了公平公正
C.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发展D.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各自所代表的是哪一学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先秦诸子中,儒家主张“仁”以血缘为基础,强调等级秩序;墨家主张“仁”要“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使彼此利益兼而为一。儒墨关于“仁”的主张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
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