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22年4月央视播放纪录片《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引发广泛关注。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因位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历时15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政府智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与古希腊的雅典学院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稷下学宫开古代大学之先河、创百家争鸣之盛况,汇集儒、道、法、名、兵、农等百家之学,为战国时期和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交流及诸子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依托。稷下学宫实行政治、教育、学术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对齐国的繁荣富强、教育方式转变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自解奎静、于美杰《以稷下学宫为例探讨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   稷下学宫为何会出现在齐国?首先齐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都是强国、富国,齐拥四塞之坚,山河之险,鱼盐之利,国都临淄被盛赞为“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官学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支持。再就是齐国开放的社会风气,姜齐时从太公起就”因其俗,简其礼”,田齐因循,为积聚自家声势,更有非常之举……兼容并包使其能容得下各种奇谈怪论。

——摘编自李政富《稷下学宫里的知识分子——“这个时代的文人雅集”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稷下学宫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以稷下学宫为依托的百家争鸣现象。
2023-1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就大大地扩展了受教育的范围,使知识以更快的速度向民间转移和传递,这成为士人的另外一个来源。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他们二者的结合,则是诸子学出现的直接土壤。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初盛行的黄老之学来自民间,以道家思想为主,整合了阴阳、儒、法等各家,但它只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思潮,没有被官方确立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学术形态。到汉武帝继位后,在董仲舒等儒家信徒的辅助下“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初步确立了儒家官学的地位,同时也奠定了其后几千年儒家学说尊崇的地位。当然被尊崇的儒学,并不仅仅是先秦儒学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融合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顺应现实而做出的思想重大发展。

——摘编自张立文《中国学术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私学和士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子学出现”所指代的思想局面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学术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末年,设立在国都的“国学”和诸侯封地的“乡学”难以为继,使得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出走。边鄙之地的文化繁荣起来,身为夷人的郯子到鲁国大讲礼乐,使鲁人自愧不如。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宗法秩序土崩瓦解B.学术下移局面出现
C.地方官学开始设立D.礼乐文明日渐式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 的 角度 、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 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        (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

— 摘编 自 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 。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人(民)本文化的内容 。
(4)综合以上变化,你认为作为统治者最需要注重什么?
6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养士之风盛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诸侯国的这些做法(     
A.表明士阶层的没落B.有利于思想的活跃C.导致诸侯国的纷争D.阻碍了阶层的流动
2022-11-0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图二和图三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什么新兴阶级的出现?
(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8 . 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D.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在传统儒学基础上的创新之处并列举其基本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特点。
2022-07-23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材料二   某中学七年级(1)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了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生活委员:“不过扔几张废纸而已,用不着过多地妄加干预,犯点小错误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他们会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含了诸子百家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3)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的统治者重视?为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