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政治理论


儒家法家道家
问题意识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
重建良善的政治秩序
君主的政治危机
成就霸业的难题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
重建合乎“道”的社会
解决方案周朝礼制、政治伦理
实行仁政、君子人格
强君、农战、
法制、赏罚
循道而为、柔弱处下
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以成霸王之名”
“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摘编自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结合时代背景,就材料中儒家、法家、道家的政治理论进行历史阐释。
2024-04-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春秋以来,郑、卫等地兴起的民间音乐,受欢迎程度远超周朝官方所倡导的雅乐。其遭到孔子“亡国之音”“淫声”的斥责,却受到齐宣王、魏文侯等新兴地主阶层的赞叹。这一时期,对郑卫之声的不同态度(     
A.预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说明了音乐功能的增强
C.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巩固D.促成了民间音乐的兴起
2023-12-13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孔子自五十五岁弃官离鲁,到六十八岁离卫返鲁,前后在外凡十四年。这十四年,孔子不仅是在奔波求仕,也是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他的主张在当时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但孔子胸怀万卷书后的万里之行不是一事无成,而是收获丰盛。正是由于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才让孔子成为了更好的学问家和思想家。

——摘编自李启谦《孔子周游列国论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周游列国行为的认识。
2023-11-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到战国时期,社会上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阴阳、兵、纵横家等。各派各家都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又相互影响。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空前繁荣景象。

——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变革”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2023-11-2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各家在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治理的方略B.国家最高统治权
C.国家统一的方式D.单纯的学术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先秦时期,儒家以仁义而尊圣,道家以自然无为而崇圣,墨家以事功原则而希圣,法家以专制暴力而扬圣。且各家都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这反映了诸子百家意在(  )
A.推行仁政理念B.重建社会秩序
C.完成思想统一D.发展理论体系

7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A.有助于文化认同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82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末年,设立在国都的“国学”和诸侯封地的“乡学”难以为继,使得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出走。边鄙之地的文化繁荣起来,身为夷人的郯子到鲁国大讲礼乐,使鲁人自愧不如。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宗法秩序土崩瓦解B.学术下移局面出现
C.地方官学开始设立D.礼乐文明日渐式微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期,是中华文明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的重要阶段。

——摘编自周国林《全球视野下中华文明演进的阶段划分与道路选择》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
10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