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崇德尚贤,天下为公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荀子;墨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4-02-25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 . 材料一

(1)对于研究孔子、秦始皇、汉武帝而言,材料一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

材料二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2)材料二中的“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

(3)作者对孔子、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其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2018-05-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3 . 儒学流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儒学流变,有若干重要时间节点。将下列选项,填入上图中空格处。
A.董仲舒B.格物致知C.儒学独尊D.东周E.朱熹F.未成显学
(2)为解释某概念,小明做了一份材料摘抄(下图)。由此判断,小明要解释的概念最可能是

A.克己复礼B.仁政C.天人感应D.天理
(3)历史小论文“儒学流变”的某段落出现“家国同构”“忠君孝亲”“援礼入法”等关键词,那么其写作的视角最有可能是
A.时代背景B.主要阶段C.核心主张D.重大影响
(4)有学者认为: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你认为“孔子的路”有没有时代价值?简要说明理由。
2021-05-0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问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或根据相关言论者,补充儒家言论,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序号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性本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天人感应”…………
董仲舒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国各大影院都在放映的《孔子》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胡枚导演正是想通过拍摄《孔子》,“来提升大众对于孔子和孔子文化的关注”。 你认为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下,孔子的现代价值在于他强调的思想观点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言必信,行必果”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