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儒学的传承

问题
(1)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的鲜明特点。
(2)综观东汉以来的时代变化,概括儒学面临困局和挑战的主要原因。
(3)宋人在复兴儒学方面,是如何体现“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

材料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匹配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中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崇德尚贤,天下为公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孟子;荀子;墨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a为例完成表格。
阶段遭遇直接原因
a遭到沉重打击秦朝焚书坑儒
b
c
d
(3)20世纪初期,儒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4)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4-02-25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2020-03-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4 . 思想家眼中的君民关系
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其与孟德斯鸠主张主要差异是什么?
(3)英国在走向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洛克的基本思想的?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2020-03-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问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或根据相关言论者,补充儒家言论,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序号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性本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天人感应”…………
董仲舒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