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7608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儒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     
A.重建等级秩序B.强调道德标准C.维护统治行为D.规范个人修养
4 . 荀子主张“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墨子主张“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两者的主张都(     
A.推崇法家的思想理念B.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
C.体现相同的政治立场D.为治国理政提供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        
论述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
6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整理报告共刊布竹简124支,其中《治政之道》强调的各守其职、选贤任能、躬行爱民、和睦四邻、不夺农时、忧患意识等,属于这一时期公共性的治国经验。由此可知,《治政之道》(     
A.旨在平息社会纷争B.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C.杂糅百家思想精华D.成为后世治国范本
2023-05-01更新 | 539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要“制民之产”,即给老百姓一定的产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自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以此督促他们做好事。这一观点
A.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广泛推崇B.是民本思想下和谐社会的构想
C.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基本确立D.顺应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2022-05-13更新 | 610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服饰问题上,儒家提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道家主张“被褐(粗布衣服)怀玉”;墨家主张“节用”;阴阳家认为衣服的颜色与四时、方位必须对应。他们的服饰观(     
A.反映为政以德的重要性B.源于宗法制的彻底瓦解
C.契合了各自的思想宗旨D.表明民生问题受到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代以来有一部分儒者冷遇荀子,把他排除于儒家道统之外,甚至说他“才高学陋”,“不见圣贤”(程颐)。就连苏轼也说他“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荀卿论》)这主要是荀子(     
A.强调个人自由,重视道德的价值B.背离孔子仁爱思想与王道精神
C.重视社会控制,发挥自然主义D.主张人性本善,重视社会教化
2023-04-27更新 | 509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对于魏、齐等大国的君主,孟子劝之以仁政;对于滕、宋等小国的君主,孟子仍认为只要推行仁政,便可无敌于天下。孟子“仁者无敌”的主张(     
A.指出了当时富国强兵的途径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总结了各国治国理政的经验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