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老子主张“以无事取天下”,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孟子提出了“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的治国理念。他们旨在倡导统治者(       
A.强化基层治理B.提升自身修养C.践行以农为本D.推进政治统一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三)·新教材·历史试题
2 . 战国末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学说,将儒家礼法思想加以改造。荀子从批判孟子“人性本善论”入手,以“人性本恶”为逻辑起点,系统阐发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观点,认为“至道大形,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     
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的基本实现B.为当政者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C.标志着德治与法治之争的结束D.使儒学基层教化作用日益凸显
3 . 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顺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B.成熟宇宙观形成
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D.社会生产力提升
4 . 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的“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     
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B.儒家思想得到各家的认同
C.百家思想出现融合的新潮流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
2024-06-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后期,荀况到访秦国,感受到“其百姓朴”,官员“不比周,不朋党”,政府“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但也明确地指出“(儒)粹而王,驳(即礼法并施)而霸,无一焉而亡。”由此,可知荀子(     
A.预言秦国灭亡命运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强调道德教化作用D.反对法家治国主张
2024-06-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强化考试(四)历史试卷
6 . 孔子认为,人能自觉地坚持和贯彻道德原则,“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孟子指出,发明天赋的善性就是人之“本心”,“尽心”“知性”即是“知天”;“存心”“养性”即在“事天”。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重建贵贱有序社会的理想B.儒学思想家主体意识的觉醒
C.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D.民本思想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2024-05-23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对舜言行的总结中,孟子提出了其“尚贤”思想。下列项中可直接用于研究孟子“尚贤”思想的是(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D.“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2024-05-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24-05-14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孟子·万章》中载:“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而王阳明将“各适其性”与“随材成就”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据此可知,孟子与王阳明都(     
A.关注人的个体差异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D.具有反君主专制倾向
10 .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强调“礼法并施”,法家思想主张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以法为师、以吏为师,从本质上来看他们的主张(     
A.法家思想更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B.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统治者的诉求
C.儒家思想的仁政理念符合民众的要求
D.都为了服务于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2024-05-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