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023-10-17更新 | 206次组卷 | 1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工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4次组卷 | 44卷引用:安徽省豪州市涡阳县育翠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维护统治。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
C.孟子、韩非子D.荀子、韩非子
4 .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2023-01-14更新 | 1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隐士、英雄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022-09-28更新 | 851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1届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指
A.儒家的和谐思想B.儒家的德治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
2021-03-15更新 | 792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荀子认为,“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必须对人的恶的本性加以控制,并提出了三种社会控制手段:使群、隆礼、至法,以达到“至平”的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由此可见,荀子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社会的变革B.适应争霸战争需要
C.达到“克己复礼”D.重塑社会有序体制
8 . 《三国志吴书》中提到:“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这句话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本思想B.顺其自然C.法治思想D.仁爱思想
9 .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普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2020-11-02更新 | 989次组卷 | 3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之中;荀子认为讲诚信则政治公正清明。这表明当时儒家(       
A.顺应自然追求个性B.重视塑造忠君思想
C.力图维护伦理道德秩序D.力图用儒家思想取代周礼
2020-1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