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
2 . 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涉及思想家所包含的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

——摘自《论语》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不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入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摘自《孟子》

材料三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有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思想。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
(3)材料一与材料二体现的思想有何关系。
(4)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孔孟思想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何具体体现。
4 . 中国元素,中国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是今年春节文艺晚会展示的四川广汉出土的三星堆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面具,其独特的相貌和巨大的体量令人感到无边威仪,也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多元一体。



(1)上述出土文物反映了什么时期什么文明成果?

材料二: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2)根据材料二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任选两家)并分析其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

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出自2018821日至22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023-03-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自主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   读图一和图二

儒学的传播


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纷纷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了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也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图一:儒学的传播

图二:2019年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6 . 胸怀家国天下,关注民生幸福自古以来是能人志士之崇高追求,它影响着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立意与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诸子学派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思想就是裕民经济思想。在荀子看来,一个国家的人民要富裕安康,人民,尤其统治集团必须节约用度,节约资源。他还提出为政当权者必须有德,做到廉洁自律、广济博施;广大人民则应勤俭节约、善藏其余、长虑顾后。荀子还看到了人民富裕与良好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政裕民”的主张。

——摘编自周先进《荀子裕民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提炼荀子“裕民经济”思想的基本主张。
(2)改革开放后,中共因时制宜地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共同富裕”的精准策略。结合所学,说明推动浙江成为对外交往重要窗口的近代条约因素,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继续推进浙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7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哪两大新阶级的出现?
(2)列举至少两位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2019-06-09更新 | 3655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