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民)本思想的主张,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2023-09-28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2
3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

——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三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四 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对此,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 影响如何?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列举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分析到了封建后期,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创新的?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简表(部分)

学派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儒家

孔子

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人性善、仁政

荀子

①_________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②_________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③_________

老子

道是万物之原、道法自然、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相生相胜”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理学家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一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儒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礼”为核心,主张君臣的权力应该以礼为界限。和孔子所认识的君不君、臣不臣是社会的失序不同,孟子认为君臣无常位是正常的,君主只有爱民、保民才能赢得民的归顺,才能使君权稳固和扩大,社会才能真正稳定。荀子的时代为了建立适合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的新秩序,他主张礼法并用、王霸兼采来加强君权。

——摘编自张亲霞《先秦儒家王权思想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朱熹认为封建君主制体制下的君权缺乏外在有效约束,因此必须“正君心”,“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与先秦的君权制约机制相比,朱熹的“以理制欲”学说增加了董仲舒的“灾异遣告”论。朱熹认为,无论是内在的道德规范,还是外在的约束,其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最终都必须建立在君主的主观自觉之上。因此,朱熹提出“君臣共谋”的理论以加强对君主独断的防范。

——摘编自朱松美《对朱熹君权制约论的历史性考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君权思想认识上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君权思想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君权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7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