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积累,人们从西周井田制束缚中摆脱出来,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释放出更多的创造力,从而使得一部分人从西周分封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释放出更多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整体关系的社会形态转变。

——摘编自周至杰《社会转型与春秋战国人学思潮研究》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失序”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启蒙时代,在重构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孔孟以修身为本;老庄崇尚自然;……各学派在人性善恶、德治法治、有为无为的议题上交锋碰撞,既彼此辩驳,又众说融汇,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深刻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摘编自杨明柱《诸子百家:辉煌的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态转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道墨法四大学派在“重构社会秩序”上的思想主张。
2 . 请将表格中的言论与其作者相匹配(每空填写一个序号)

言论

作者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夏殷不易礼而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①老子②孔子③孟子④商鞅⑤董仲舒⑥司马迁
2022-11-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孔子曾说,在足食、足兵、民信这三者中,必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去食、去兵,而不可无信。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见二者都
A.强调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B.适应了转型期的社会变革需求
C.总结前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D.主张施行仁政以稳定社会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墨子认为“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利则止”。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这反映出(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B.尚“义”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6 . 《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据此可知,孟子的治国主张是(     
A.道德教化B.广施仁政C.因时施治D.废弃兵器
7 . 阅读下表。
人物思想
孔子修己以安百姓
孟子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墨子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B.代表新兴阶级的政治诉求
C.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D.表达广大平民的价值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