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法家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023-10-17更新 | 203次组卷 | 11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67次组卷 | 13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09次组卷 | 7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人性恶,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庄子天道与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C.墨子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兼爱”和“非攻”
D.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法术势结合,加强君主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礼原是一个集制度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为一体的社会控制系统,但春秋礼崩乐坏的乱世曾使思想陷入一个迷茫期,“变风”、“变雅”即反映了当时思想的迷茫。但乱世与迷茫又促使哲人们对社会作深刻的思考,酝酿着中国“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到春秋末终于出现了孔子和老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到战国时期,由于列国纷争日益激烈,思想界也进入一个以“强国”为主题的“百家争鸣”时代。

但随着战国后期统一形势的逼近和专制主义的发展,诸子百家也在对时势的调适过程中自发地进行着分化、组合与竞争。其实,诸子表面上高谈阔论,议论是非,其目的多是为了“货与帝王家”,只是各家皆有所长,亦有所短。

——摘编自王四达《周秦的社会变迁、思想调适与中国传统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韩非子分别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1-28更新 | 665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先秦时期有学派提出“节俭”“尚贤事能”“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等思想,这个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9 . 墨子通过“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变……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的史实论证了国家兴衰治乱与天命无关,并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的主张。墨子的这一思想(     
A.否定了宗教神学理念B.体现了其节用尚贤的治国观念
C.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D.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10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将“天之意”解释为“爱人、利人”,并据此阐发了“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诈不谋愚,贵不傲贱”的政治理想。该思想家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家对仁政的追求B.顺应了改革变法的趋势
C.带有一定的无为而治色彩D.反映了平民阶级的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