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关于谥号的主题学习。

在历史学习中,小明对中国古代君主谥号的含义及其演变产生了探究兴趣。他首先读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帝王谥号产生于西周而流行于春秋战国。秦统一六国后,认为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是一种不敬的行为而予以废止,西汉王朝建立后又重新予以恢复。”

——赵志伟:《谈谈皇帝的各种“号”》

1.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小明可能会如何理解谥号产生于西周、废除于秦朝的原因?

接着,小明又通过资料查阅,了解了谥号的含义:谥号是君主死后,根据其生平和地位,为其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谥号分为美(褒)谥、平(怜)谥、恶(贬)谥三类。为此,小明搜集了一些君主的谥号,并与其生平一一对应。

材料二

君主生平谥号
①____朝,孝武皇帝—刘彻雄才大略,积极有为;好功生事,穷兵黩武武(美谥,威强叡德曰“武”)
②____朝,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由治而乱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美谥)
③____朝,嘉靖—朱厚熜荒废朝政,迷恋求仙,禁行海外贸易,内阁首辅更迭频繁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美谥)
④____朝,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开拓版图,奠基中华疆域;乾纲独断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美谥)

2.请帮助小明依据材料二中君主的生平和谥号填写相应的朝代。

小明整理表格时发现,自唐以后的文献多以庙号、年号而非谥号代称皇帝。

3.请尝试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表格所列君主谥号与小明所了解的谥号的依凭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小明为深入研究谥号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的作用,又收集了相关材料,内容如下

材料三   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但)选用的谥号……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柳士镇:《谥号、庙号、尊号与年号》(《七彩语文》2018年03期)

材料四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虽事乖正直,而理合名教,讳之可也。”

——据王杰:《汉代谥法研究》改写

4.综合以上材料,如何认识柳士镇与刘知几观点的不同?
2023-12-13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统一与分裂

材料一:历代统一时间起讫表

第一标准统一时间

第二标准统一时间

传统标准

年代起讫

1759AD——1840AD(清)

221BC——209 BC(1)


108 BC——22 AD(西汉)
50 AD——184 AD(东汉)
280 AD——301 AD(西晋)
589 AD——616 AD(隋)
630 AD——755 AD(2)
1279 AD——1351 AD(元)
1382 AD—— (3 )(明)
1683 AD——1850 AD(4)

221BC-220AD


589AD-906AD
1279AD-1911AD

合计

81年

950年

1389年

材料二:清王朝中国终于形成了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材料三:统一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所要讨论的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文化、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思想、宗教、血统甚至地理环境等等的一致性或整体性。

材料四:在中国漫长的专制社会中,皇帝或政权的首领集中了最高权力,有权支配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所以统一的范围越广,能够集中的人力和物力也就越多。相比之下,分裂或分治政权可以支配的人力和物力要小得多……但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思想活跃、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名存实亡,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家,大小政权并存竞雄。一次是在本世纪的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名义上存在统一的中华民国,实际上北京的政府政令所及不过数省,其余则由各种势力控制或占据,还有国中之国的列强租借和势力范围。

——摘自《统一与分裂》葛剑雄


问题:
(1)将材料一表格的(1)(2)(3)(4)填写完整。
(2)材料一中计算出的统一时间比传统说法短得多,根据材料说明作者的划分分裂与统一的第一、第二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3)你能从材料四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统一与分裂的看法。
2020-05-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3 . 由中及西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英】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简述自皇帝制度以来古代中国为“庞大的(国家管理)机构”选拔文官制度的主要演变过程。
(2)既然“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那么请换一角度,谈谈相对于同期的古代中国,中世纪的西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2019-11-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6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4 . 政治理想与古代中国儒、法、道是在乱世求治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三个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流派,他们通过多角度观察人类个体与群体的永恒矛盾和处在这种矛盾中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不同的政治理想。或赞赏“洪荒无君”时代;或从“法先王”视角出发,赞赏“三皇五帝与三代”时代;或从“法后王”视角出发,赞赏“后世”时代。其思想成为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如表

学派政治理想的核心内容欣赏的时代
儒家“礼治”A        
法家B        “后世”时代
道家“无为而治”C        


(2)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两个人:孔子、秦始皇,前者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后者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问题
①孔子和秦始皇各自奠定了怎样的中国文化主调和中国政治制度基石?
②请从不同视角,结合史实谈谈汉以后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在原因和方式上存在怎样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6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以上二图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二个不同时期的中央官制,请分别写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2)比较图A与图B,它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从图A所示的结构向图B所示的结构演变,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3)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政治的认识,称中央集权为“东方专制主义”,中国许多人则通常强调以下两点:一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这是奇迹;二是中国长期保持着“大一统”的局面,这也是奇迹。
①从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中国古代政治特色体现了哪种类型的文明的特点?
②除地理因素之外,你认为维持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还有哪些因素?请举两例说明。
③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谈谈你的看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2016-11-18更新 | 8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南汇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