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归纳有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西汉、宋代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3)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
2 . 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2021-02-02更新 | 375次组卷 | 21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株洲市十八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根据《新唐书・方镇表》的记载,唐玄宗统治时期设节度使九个,安史之乱后设置节度使的方镇达四十二个,除了原有的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等边疆节度使之外,还增设了淮南节度使等……《十七史商榷》记载,此时的节度使“无不兼本州刺史,则权尽归于ー家,而守土之臣几无复有分其任者矣”。……《新唐书・兵志》记载,“……节度使或父死子据其兵不肯代。”……《旧唐书・田承传》记载,如魏傅节度使田承周“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还从十万军队中,“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为,谓之衙兵(亲兵、个人武装)”,借此对抗中央。

——摘编自高风林《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唐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措施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伙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成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都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院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整理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延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制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为了便于统治,秦统治者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此后历朝大多如此。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贫民出身的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史》

材料三   明朝内阁的职掌主要是:票拟章奏、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明代守成之君不够勤政,便命司礼监文书房接收并分检通政司章奏,然后送阁票拟。票拟之后,由司礼监太监照票代帝批红。内阁与司礼监彼此制约,内阁及外廷部院、科道等官互相牵制。

——《简析内阁制度在明、清两代的历史沿袭及其差异性》

材料四   由于乾隆的宠信,和珅的官职扶摇直上,军机大臣、步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太子太保、掌吏户刑三部及三库、理藩院、内务府、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及御药房等事,高官做遍,在清朝历史上空前绝后,无人能敌。

——《和珅评传》

(1)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为巩固统治分别建立或完善了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说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2024-01-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在周初被“封侯”的是哪些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图1、图2,概括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8 . 仔细研读以下来自教材的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此列出秦朝实施地方管理的层级,并从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视角概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唐朝三省位置图》中数字①②③中选出尚书省的相应数字,并说明三省的各自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所对应的机构名称,并说明北宋中央权力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各自职能,并分析三省六部制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