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9-01-30更新 | 5220次组卷 | 20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管理皇帝家族事务
C.管理全国军务D.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官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当广泛,虽然地位低于丞相,但丞相有权处理的事务,御史大夫均可以过问;而御史大夫的许多职权,丞相没有。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监察部门地位上升B.皇权对相权的防范
C.中央权力相互制约D.御史深得皇帝信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63次组卷 | 45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7-08-04更新 | 3216次组卷 | 4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7 . 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A.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B.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D.掌管刑狱,司法和钱谷
8 . 钱穆说:“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其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秦创建的政治制度和奠定的学术思想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维护政治统一
B.分封制、法家思想
C.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
D.君主专制、百家争鸣
9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B.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C.宰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
2021-12-07更新 | 435次组卷 | 57卷引用:青海省湟中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朝统一后,嬴政“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废王道而立私爱”,在权力万能思想的支配下,显示出雄心勃勃的野心,“他做一切事情都企图前无古人,贪大求全,永不满足”。嬴政的行为
A.冲击了规范的官僚政治B.不利于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定
C.阻碍了政治体制的创新D.受到了士人阶层的普遍支持
2022-01-1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