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7 道试题
1 . 史学家们指出:秦朝经过十多年的统一行动,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但是,统一中国并不意味着历史的完结,而意味着历史的全新开始。下列项中,体现秦朝“全新开始”的表现是(     
①皇帝制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             ②奠定了封建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③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   ④实现国家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街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形成于西周,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中国的官僚制国家孕生于春秋,成长于战国,定型于秦汉,完善于隋唐,至明清达到极致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中原地区的周、卫、齐、鲁、晋(韩、赵、魏)等政权皆被视为“中国”,秦、楚、吴、越等政权则被看成是夷狄。到秦朝“以兵灭六王,并中国”以后,按照五德终始学说,以其代周“火”德自为“水”德,以“中国”正统自居,就连周朝时秦、楚、吴、越等政权所辖地区也被视为“中国”了。汉武帝时,承认秦朝代替周朝的中国正统地位,以西汉代秦“水”德为“土”德。汉人在称汉朝为“中国”的同时,又构建起了中国各个民族皆为“炎黄子孙”的血统体系。

——摘编自赵永春《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简析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07-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掌控军权,统领全国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牵制丞相,加强君权D.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2023-07-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封”和“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C.实现了国家统一D.借鉴了西周地方管理
7 .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记载:“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由此可知,王夫之强调(       
A.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B.郡县制下贵族政治受冲击
C.实行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D.开创郡县制导致秦朝速亡
2023-07-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该学者意在说明(     

A.秦朝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合理性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9 . 有学者认为,讲中国传统政治,秦代只是汉代之开始,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下列项中,能体现“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的是(       
A.中朝B.分封同姓诸侯王C.刺史D.御史大夫
2023-07-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