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5 道试题
1 .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2016-11-27更新 | 44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吉林普通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
2 . 秦朝三公九卿制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家国体制,它调和了战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并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雏形。这反映出三公九卿制度
A.构建了完全意义上的国家机构B.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官僚制度
C.体现了若干权力分化制衡因素D.代表着皇权政治的真正崛起

3 .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加以论证。

4 . 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①郡县制
②三公九卿制
③皇位继承制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材料二 以公元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直到19世纪,西方开始统治世界。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自19世纪开始,西方的治理体系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
——以上材料均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问题:
(1)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2)西方再次逐步“赶超”中华文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简述所谓“普适的”“ 正义之道”的西方治理体系?
2016-11-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4月二模历史试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
2016-11-27更新 | 1984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精编版)
7 . 古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其中秦朝担任此职责的官员是(   
A.御史大夫B.太尉
C.刺史D.锦衣卫
2016-11-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闵行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9 . 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更新,以下描述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法令出一”取代“分土建邦”
C.流官任期取代世卿世禄
D.“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
10 . “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
A.中央集权制较完善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D.尚未形成专制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