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秦最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的长官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县级行政区划之下有乡,乡级官员有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掌治安)。乡以下还有亭、里的建置,亭设亭长,里设里正。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宋代各种政区之分类

跨高层政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县以下政区
正式政区路(转运、提刑、提
举、安抚使路)
府、州、军、监县、监、寨镇、监、场
准政区财政型发运使、总领、茶马、坑冶司等辖区
监察型察访司辖区廉访区辖区
军管型宣抚司、制置司、宣谕司、都督等辖区镇抚使辖区

——据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朝相比,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2017-11-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一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酃、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
(3)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