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


2: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2)材料二图中人物分别是“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概括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四



(5)图示体现的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请分别说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职责。
2023-10-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材料二   《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二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等,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8-10-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清·梁章钜《枢垣纪略》

材料二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

——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