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家国同构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 . 山西省发现一件铁权(今俗称秤砣),上著有铭文:“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可以印证的史实有
①秦统一六国   ②秦统一度量衡   ③确立皇帝制度   ④铁农具的使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秦朝非常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法律形式将公文的使用确定下来,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秦朝还在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证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据此可知,秦朝公文制度
A.符合新型政治的发展趋势B.重在向全国推广规范文字
C.成为政府监察制度的补充D.折射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022-03-16更新 | 1756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秦朝时始设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朝议制度的设立
A.确保了秦朝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确保了皇帝的专制独裁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2-01-19更新 | 685次组卷 | 3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公“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逸周书·作雒》),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表明秦朝郡县制
A.因袭周代制度B.强化宗法管理C.尚需不断完善D.具备创新特性
7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B.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C.宰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
2021-12-07更新 | 43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8 . 李子迟在《盛世中国(秦汉卷)》中这样描述三公九卿制(见下表)。
三公九卿
丞相—负责行政奉常—教育部部长
廷尉—司法部部长
宗正—内务部部长
太尉—负责军事卫尉—国防部部长
太仆—交通部部长
治粟内史—农业部部长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典客—外交部部长
少府—财政部部长
郎中令—宫廷事务部部长

据此可知,此制度
A.具有浓厚的“分权”色彩B.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趋向
C.分化皇权以避免决策失误D.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秦占领巴蜀后向蜀地移民,公元前213年又迁徙50万余人,与越人杂居,由此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发边疆地区B.促进经济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D.推动民族交融
10 . 嬴政自称始皇帝,下设三公: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大为副丞相,主管监察。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统一B.三权分立C.中央集权D.皇权至上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