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在中国古代史中,历代统治者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采取了许多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所示图片,指出从西周到秦朝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汉武帝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影响。

——王子今著《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统治阶级在民族关系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2023-0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柳宗元(773年—819年)《封建(分封)论》

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方今郡县之敝已极…… 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1613年—1682年)《郡县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柳宗元和顾炎武关于有效治理地方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时代特征,评述柳宗元的主张。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柳宗元和顾炎武对这种变化趋势有何共识?
3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1、图示3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2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治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疆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下面为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4-01-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尚书原是九卿之少府的属官,原来职能只是为皇帝收发公文。汉武帝规定,臣下的奏疏不经外朝而先交给尚书,然后由尚书呈送皇帝,尚书不经外朝御史再将皇帝的意见传达给丞相执行,皇帝与尚书(及随侍左右的诸吏、给事中、左右曹、侍中、中常侍)讨论政事的处理方案,因此尚书地位变得重要。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可以说宋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儒家人性善的藩篱,跳出了所谓“涂之人可以为尧舜”的窠臼,以防止人性缺失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气息的重大突破。

——林建华《从制度创新的角度看宋代的君臣关系》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颇,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机构的设置使得“尚书的地位变得重要”?简要说明设置这一机构的作用。
(2)基于“于事稳便”的考虑,唐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在中央是如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
(4)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5)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3-06-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个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编自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提到的内阁大臣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概括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称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2-11-21更新 | 19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

——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

材料二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点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上升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重纳租移点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因此,全面的社会变革导致了新的国家形态产生,童书业先生指出:“春秋之末,'宗法’'封建’之制开始解体,新国家已在形成过程中。”

——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国家”的内涵并概括其各方面的表现。
10 . 宰相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宰相制”最早创设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概括宰相职能的特点。
(2)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运作程序。
(3)材料三中“罢宰相”的“高皇帝”是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