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岳麓书院藏秦简》律曰:“传书受及行之,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相报,报宜到不来者,追之。书有亡者,亟告其县官。不从令者,丞、令、令史主者赀各一甲。”由此可知,秦朝文书行政(     
A.因刑法严苛而激化矛盾B.对基层官员分工明确
C.旨在提高中枢行政效率D.有利于保障政令畅通
2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07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反映的是秦朝在中央设置的九卿及其职责(部分)。这反映出秦朝中央官制的显著特点是(     
官职职责
廷尉掌刑罚,为全国最高司法官
卫尉掌皇宫的警卫部队
奉常掌宗庙礼仪
少府掌供皇室的“山海地泽之税”
A.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B.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
C.通过分权制衡削弱丞相权力D.“家天下”的色彩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阳陵虎符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说明秦朝(       
A.运用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B.延续秦国的军功爵制度
C.存在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设立郡县两级地方机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上,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并“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丞相”。由此可见,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是(     
A.后者为前者的助手B.有所关联,相互牵制
C.两者之间互不统属D.级别悬殊,上下从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则负责颁布诏令和管理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太尉负责军事。这反映了此制度(       
A.使各部门独立行使职权B.容易造成皇权旁落局面
C.分割了皇帝的部分权力D.蕴含了分权制约的理念
7 . 秦朝和隋朝虽然是两个短命的王朝,但两者的历史地位却十分重要,开创了一些重要的制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下列对两朝采取的措施叙述均准确的是(     
A.秦朝实行“编户齐民”制度;隋朝命令地方官“大索貌阅”
B.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隋朝废郡,设州、县二级制
C.秦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隋朝在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
D.秦朝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隋朝修订并颁布《永徽律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时丞相与御史大夫本来是丞相府的正副长官,“事同一体”,不可相监。但为了使御史大夫能有效监督丞相,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可升迁其位。这一规定
A.为监察的权威性提供保障B.说明御史府尚未独立
C.利于御史官行使监察权力D.完成监察官员专职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公“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逸周书·作雒》),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表明秦朝郡县制
A.因袭周代制度B.强化宗法管理C.尚需不断完善D.具备创新特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