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为秦朝铜权,其上刻有统一度量衡的小篆诏文。上述举措(     
A.使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B.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C.加重人民负担,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D.为政府实施盐铁官营提供了统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掌谷货”(管理全国以农业为主的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制定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田律》《厩苑律》《仓律》《司空律》《徭律》等经济法规,要求各地方官吏 直接过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经济模式的扩展B.民众赋税负担的沉重
C.法治对农业的重要性D.重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雄归一”后,秦王朝鉴于疆域初定、边民新附,在辖理内地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边疆地区的经略。通过设官辖土与重点巡视相结合、军事戍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的方式,秦王朝得以抵御北部边疆的匈奴族。地方官员受命督修“五尺栈道”,以将始皇帝的意志通向西南边陲,从而治理当地“夷民”。秦在南征百越后,设立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并从内地迁徙50余万人口去屯戍五岭以南地区;在强化对东部与东北边地管辖的同时,于北部边疆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实行强边固守的战略。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

材料二   北宋的边疆经略,主要指针对辖区近边或外围,即西北至西南各族治乱、向背问题所采取的军政对策和措施。西北地区的秦凤、永兴军诸路是北宋与西夏、吐蕃近邻的军事敏感地区,故以重兵守防。统一南方后,北宋以“恃文教而略武卫”为制西南“荒服”之道,使西南各族陆续归附。北宋在广州、泉州等沿海市镇置市舶司,管理沿海港口商船的贸易征税及外商停泊、通行等事务。后神宗改制,行更戍法,使沿海地区同内地一样以将编制驻防,置寨、堡等军事戍防设施,以兵扼守,维护沿海治安。

——摘编自林荣贵《北宋与辽的边疆经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边疆经略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北宋边疆经略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所包含的具体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有所丰富和发展。在秦汉时期,其地理概念是指国土统一,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政治概念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量高毓治者,即所谓“天下若一”“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时间概念是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即所谓“至尊休德,传之亡(无)穷,而施之罔极”。到了宋代欧阳修、朱熹等人那里,又将“正统”说纳入“大一统”理论体系之中,强调“大一统”要以“正统”或“有德”者为中心,以弥补早期“大一统”说之不足。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汉时期的历史,对材料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     
时间内容出处
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汉书·高祖记》
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约5000户)《汉书·武帝记》
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汉书·成帝记》
A.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B.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
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
2022-11-07更新 | 1700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往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3万户农民,约10余万人口,并给迁移民户赐爵一级。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拓展了秦朝统治疆域D.增强了边疆防御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界上修筑长城并建立军事要塞。秦灭六国后,除了保留燕﹑赵两国长城并加以连贯外,将内地长城与军事要塞全部拆毁。此举有利于(     
A.维护皇帝独尊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思想控制D.扩大地方权力
2022-10-03更新 | 54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如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     
名称记述
《峄(yì)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之罘(fú)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瞒,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焯旁达,莫不宾服。”
《东观刻石》“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zāi)害绝息,永偃戎兵。”
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揭露东方六国为战争祸源
C.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D.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902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握有财力物力能进行反抗的旧贵族分子,集中在秦统治力最强的首都。在各郡县,就近把比较富有的六国人民集中于闾右,制其担负繁重的徭役;把贫穷的六国人民集中于闾左,强制其担负生产劳动。此举(     
A.增加财政收入B.旨在恢复生产C.削弱割据基础D.便于文化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