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的部分秦简中,户主名前均冠以“荆”,表明其为荆地遗民;秦统一后,六国遗民通过重新登记户籍,成为“新黔首户”,已然不见“故六国”的标记。这是因为秦朝(       
A.推行严刑峻法B.移民地位低下
C.强化国家认同D.户籍体系成熟
2024-05-09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之所,其设置几乎贯穿古代中国。东周时期,诸侯国的宗庙多设于国都,由国君亲祭。秦统一后,除在都城设宗庙外,还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设置祭祀秦始皇父亲的“太上皇庙”,并由地方官主持祭祀。该举措表明秦朝(       
A.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宗法制B.人伦秩序服务于国家治理
C.力图践行以孝治国的理念D.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2024-01-20更新 | 1160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即下令取消“不与秦文合者”,以秦小篆作为统一的标准书体颁行全国,结束了战国以来的“文字异形”状况。这一举措(     

   

A.说明秦小篆实用性最强B.旨在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C.打破了各地的封闭状况D.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人”本指西周春秋时期的列国统治氏族;至战国,“国人”内涵转变为一国民众,秦并六国,统一“诸夏”后,将六国故民“纳入秦国版籍”,力图塑造新的“秦国人”。这一举措旨在(     
A.推行严刑峻法B.征服南方越族C.增强国家认同D.加速秦国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经多次、反复而艰苦的战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一胜利使秦朝(     
A.消除了边疆威胁B.扩大了统治范围C.完善了地方治理D.稳固了统治基础
2023-05-18更新 | 456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在叙述秦始皇“焚书”事件时列举了下表史料。该学者列举史料旨在说明(     
史料出处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史记·秦始皇本纪》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A.焚书事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B.秦始皇并未下令焚烧书籍
C.秦末战争可能加剧文献损毁D.焚书事件造成了文化断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为秦朝铜权,其上刻有统一度量衡的小篆诏文。上述举措(     
A.使国家日益强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B.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C.加重人民负担,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D.为政府实施盐铁官营提供了统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握有财力物力能进行反抗的旧贵族分子,集中在秦统治力最强的首都。在各郡县,就近把比较富有的六国人民集中于闾右,制其担负繁重的徭役;把贫穷的六国人民集中于闾左,强制其担负生产劳动。此举(     
A.增加财政收入B.旨在恢复生产C.削弱割据基础D.便于文化统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

——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