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谁是“千古一帝”?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满怀激情地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在诗篇中他把秦皇和汉武并论。基于此,某班举办了一场辩题为《“秦皇”“汉武”谁的功劳更大》的课堂辩论赛。请你结合这次活动,探究完成相关问题。


(1)辩论赛开始之前,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几则材料,用以作证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巩固政权方面的相似性,你觉得其中不可能包含的材料是(双选)(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重视儒学
C.都铸造统一的货币D.都建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2)正方所持观点是“汉武帝功劳更大”,反方所持观点是“秦始皇功劳更大”。为了论证本方观点,反方辩手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并提出,秦统一政权的建立和加强统一的措施,在青铜器上也有较充分的反映。请将下列图片和统一措施配对。

(3)正方辩手提出“秦始皇的暴政使秦二世而亡,其功劳无法与巩固加强大一统国家的汉武帝相比”的观点,反方辩手则选用“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以反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有怎样的意义?
2024-03-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的措置

第一件,便是_______

第二件,便是废封建,置郡县。

第三件,便是收天下的兵器把他都聚到咸阳销毁了,铸做“钟”、“鐻”和十二个铜人。

第四件,是统一天下的“度”“量”“衡”和行车的轨与文字。

第五件,是把天下的富豪迁徙到咸阳来,一共有十二万户。

这都是初并天下这一年的事,后来又有________

这几件事情,其中第二、第四两件,自然是时代所要求。第三件,后人都笑他的,然而这事也不过和现在“禁止军火入口”“不准私藏军械”一样,无甚可笑。第五件也是时势所要求,还没甚可议之处。最专制的,便是第一件和最后一件两件事。

——据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充“_______”处你认为“最专制的”两件事。
(2)第二、第四两件事是怎样体现“时代”的要求的?
(3)作者认为第三、第五件事亦无“可笑”“可议”之处,为什么?
3 . 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A.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4 . 秦统一前后,先后修建了灵渠、长城、都江堰、郑国渠;在大兴建设的同时,秦始皇还迅速完成了对文字、道路、度量衡的统一。秦始皇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A.建筑技术领先世界B.交通便利促进交流
C.秦劳动力资源丰富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023-10-18更新 | 680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山立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原因很多,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由多民族形成统一的国家,华夏(汉族)起了主干作用,其他各民族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各民族的特长的荟萃,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缔造,我国各民族都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中国各民族特点与特长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的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某个或某些民族的特长,元旦为全国各民族或许多民族所接受,就变成为共同的特长,亦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古老而又从未隔断其文化传统;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统一帝国分裂以后经过一段南北王朝对峙与诸王、诸汗分庭抗礼以后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如此反复两三次,终于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种独特的历史,要从中国有众多民族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当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历代中原王朝重视边疆治理,通过经略边疆推动了中国版图的奠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幅员辽阔的封建国家,下图为秦朝形势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1)观察地图,描述秦朝版图的四至。结合所学,概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

材料二   明朝治理边疆的思想和政策是由太祖和成祖奠定的……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治边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根据明代的形势和边疆状况,又有所变革和创新……首先是“守备为本”,即以武力为基础,作积极的备御……第二是“刚柔并济”。这虽是我国历代帝王治边的传统思想,但明初太祖、成祖二帝集历代帝王之大成,真正厉行了“刚柔并济”,不是一味诉诸武力,而是在“恩抚”上坚持不懈地下工夫……第三是“以夷治夷”或“以夷制夷”。这也是历代帝王治边的传统思想和策略。

——摘编自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的治边思想,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其在内陆边疆治理方面的具体史实。
2023-10-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秦朝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纳“独尊儒术”。材料表明秦朝至西汉中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B.封建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
C.封建的专制集权统治持续强化D.中华文明的版图初步奠定
2023-08-30更新 | 769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9 . 统一六国后,秦王朝为了“行同伦”而开展大规模的“整饬异俗”活动,“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B.规范了纲常伦理
C.传播了儒家思想D.增强了文化认同
10 . 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这个词汇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A.促使华夏族形成B.推动了民族交融
C.增强了国家认同D.消除了六国隔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