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不同时期“中国”的基本内涵

商周时期中国指的是万国的中心、最重要的一个国,周朝的首都——宗周和成周就是中国,其地位高于万国,也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直到东周初,中国还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专名,诸侯国的都城只能称为“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统治的国当做中国
秦汉时期秦朝建立后,整个统治区域都成了中国;汉朝时期,对外而言,“中国”成为汉朝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在汉朝疆域内一些尚未设置郡县的区域和非华夏的部族聚居区,往往被认为不属于中国
东汉以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中国的名称始终延续;在分裂时期,分裂各方为了取得政权的合法性,都会以中国自居;非华夏族一旦建立政权,统治了华夏或者入主中原,都必定以中国自居

——摘编自葛剑雄《何以中国》


阅读材料,根据“中国”的内涵变化过程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史实充分准确,逻辑严密)
2024-01-1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原因很多,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由多民族形成统一的国家,华夏(汉族)起了主干作用,其他各民族也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各民族的特长的荟萃,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缔造,我国各民族都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中国各民族特点与特长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的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某个或某些民族的特长,元旦为全国各民族或许多民族所接受,就变成为共同的特长,亦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古老而又从未隔断其文化传统;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统一帝国分裂以后经过一段南北王朝对峙与诸王、诸汗分庭抗礼以后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如此反复两三次,终于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种独特的历史,要从中国有众多民族内在联系不断发展当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理念,而且是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理念。在封建王朝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统一还是分治时期,“大一统”理念长期存在于各民族中。尽管在分治时期地理上的“大一统”不复存在,但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依然存在于各分治区域之中,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从材料中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7-1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别于现代民主选举制度的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经历了从西汉到晚清、从察举到科举两千多年的发展、这一发展趋势使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社会地位与名望这些在传统社会中结为一体的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基本上是通过选拔来实现,终于使中国的社会形态从西周至春秋的“世袭社会”转变为一种“选举社会”,亦即从一种封闭的等级制社会转变为一种流动的等级制社会。尤其在宋以后,“士大夫多出草野”,统治阶级的再生产发生了一种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深刻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观瞻,以及个人和家族想要上升的途径选择。正是基于此,用“选举社会”的概念来解释从秦汉到晚清的社会结构的演变,比较符合历史的真相和历史上人们对自身所处社会的理解、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的概念:秦汉至晚清社会形态命名初探》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秦汉至晚清时期“选举社会”的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选举社会”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3-04-08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上最初的国家,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又都从原始部落发展而来,所以,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形态,政治制度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因素。苏美尔的城市国家、公元前8—前4世纪的印度列国、希腊古典时代的城邦、中国夏商周时期特别是春秋时期各国,都是某种类型的城邦。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这种看法,认为中国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与希腊城邦是截然不同的国家。


查找资料,比较上述地区古代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异同。
7 . 阅读史学著作的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著作的主要内容,梳理著作的基本结构和线索。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第二章秦代事迹:始皇治法;始皇拓土;秦之失政;二世之立;

第三章秦汉兴亡:陈涉首事;刘项亡秦;诸侯相王;楚汉兴亡;

第四章汉初事迹:高祖初政;高祖翦除功臣;高祖和匈奴;汉初功臣外戚相诛;汉初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

第五章汉中叶事迹:汉代社会情形;儒术之兴;武帝事四夷(一至七);论武帝用兵得失;武帝求神仙;武帝刻剥之政;巫蛊之祸;昭宣时政治情形;昭宣元成时兵事(一至四)

——吕思勉《秦汉史》目录节选

(注:“昭宣元成”分别指代汉武帝之后的四任君主,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


材料目录共五章,每章包含若干小节。请在阅读该目录后,选取其中一或多个章、节,结合所学知识,对秦汉历史的发展进行简要评述。(列出所选章节;评述历史要求史论结合、叙述完整、评价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