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下面的县城数量变化表(单位:座)从侧面反映了(     
A.北方的经济已被破坏B.南方人口数接近北方
C.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D.统一之下的割据趋势
2022-11-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出现大规模南移,据历史学家葛剑雄的研究,到刘宋大明年间,在南方定居的北方移民及其后裔总数在二百万左右。这一现象(     
A.加剧民族之间的隔阂B.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C.使长江南北长期分裂对峙D.造成南方劳动力过剩
3 . “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少数民族,半因于避兵祸及北人之酷虐,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南,当其相率而来也。”此次人口迁移(     
A.造成南方战乱频繁B.推动江南经济开发
C.加剧民族矛盾隔阂D.导致中国人口锐减
4 . 西晋末年直到南朝,大量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而流亡南下,史书记载有“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从经济角度看,北人南渡(     
A.有利于民族大融合B.形成士族专权的局面
C.导致社会秩序混乱D.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
2022-11-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说明(     
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地方行政制度变化D.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2022-11-03更新 | 25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这是分崩动乱的近四个世纪——皇权衰弱,门阀世家在朝野扩张;政权分裂,中国的地理疆域被重新划分的时期。同时,上百万胡族人涌入中原,无数北方人口南渡。在追溯何为民族,何为国家的时候,这些历史,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理解。这一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提取材料二中得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2022-11-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东晋南朝时期,江浙的太湖地区、浙东的会稽、江西的鄱阳湖地区、湖南的洞庭湖地区都成为盛产粮食的地方,江浙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甚至已经超过北方。这说明当时(     
A.耕种技术出现变革B.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C.田庄经济效率提高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2022-10-11更新 | 42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灌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汉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北方经济总体上仍强于南方;但北重南轻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南北政权对峙与竞争B.丝绸之路的开辟
C.南方丰富的人力资源D.江南经济的开发

10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