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晋书·慕容廆载记》:“廆以大棘城(注:前燕早期都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该史料可用作研究(     
A.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向往B.民族交融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人口迁徙与边疆地区封建化D.少数民族政权因俗而治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之初,到处网罗汉族士人和“先贤世胄”给其高官要职,山东、河北的著名士族豪强都归附了北魏。他们帮助北魏出谋划策,制定政治、礼仪、法律制度等。明元帝的这一举措(     
A.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B.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C.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D.实现了北魏的长治久安
3 . 据记载,北魏拓跋珪统治期间,注重屯田垦荒,并不断内徙“新民”。还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由朝廷出面,解散原来参加联盟的柔然、高本、乌桓、杂胡等“四方诸部”,转移到京畿平城周围定居,使其从事农耕或定居放牧。北魏的这些举措(     
A.体现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B.凸显出各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
C.有效强化了军事力量和集权统治D.利于加速社会封建化转型进程
2024-06-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于都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研究者提出,中国古代统一帝国疆域内,集中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人才资源并提供统 治合法性的区域,是王朝统治者据以控制全国的根据地,可以称为王朝统治的核心区。下列属于十六国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区的是(     
A.B.
C.D.
2024-05-1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前赵政权创立者刘渊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前秦统治者苻坚认为:“帝王历数岂有常哉,惟德之所授耳!”这反映了两者(     
A.为政权正统性提供依据B.以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
C.积极践行君权神授观念D.总结历代王朝兴替经验
2024-04-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7 . 正统观·家国认同

材料一   “夷狄不可为帝王”是自先秦至魏晋华夏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十六国时期众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争正朔、明法统,开少数民族统治者论证自身正统性的历史先河。匈奴人刘渊,以“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为理由反晋,并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不久称帝。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担心因东晋政权的存在而“书轨不一”,自己的正统地位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认。对此,徐光劝慰说:“陛下既苞(包)括二都(即占据长安和洛阳),为(就是)中国帝王。”淝水战前苻坚在阐述攻打东晋的理由时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顾惟德所授耳”;“非为地不广、人不足也,但思混一六合,以济苍生”。少数民族政权排定自己的五行历运,后赵承晋,为水德,前秦与前燕承赵,为木德,后秦承前秦,为火德,北魏建国时承秦,为土德。

——摘编自邓通《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等

材料二   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某个王朝纂修前朝历史,就是对前朝具有正统性以及本朝是前朝法统继承者的承认。元朝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围绕着纂修义例,即辽、宋、金三朝“正统性”的问题,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另一派则主张独尊宋为正统。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下《修三史诏》,指出辽、宋、金三朝“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书……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两年后,修史工作大功告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辽史》《宋史》《金史》。这一撰史原则无疑更加符合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历史。

——摘编自江湄《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

(1)阅读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家国认同的观念,并分析其影响。
(2)阅读材料二、评述元朝关于辽宋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的争议与解决。
8 . 秦皇汉武都曾封禅泰山,汉宣帝还专门下诏制定了祭祀五岳四渎之礼。南北朝时萧梁大臣讥讽北魏为五胡,北魏大臣则以本朝“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反驳之;北魏占据青齐地区后,南朝人则慨叹“岱宗牢落,天步艰难”。据此可知,“五岳”(     
A.体现人们对自然伟力的敬畏B.成为国家疆域边界的标识
C.源自于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D.成为中原华夏正统的象征
9 . 石勒的祖先是羯族部落的小帅,石勒最开始起兵是依靠十八名“骑盗”,通过游记掠夺的方式逐步扩张势力,但当其占据河北地区后,他恢复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任用世家大族。又派遣官员劝评农桑,核定户口,恢复农业生产。石勒的政策说明(     
A.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B.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
C.中原汉族综合实力强D.少数民族文化被摈弃
2024-03-2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前秦80多万军队向东晋进军,希望一举灭掉东晋。但在交战时,前秦军队中大量随军的鲜卑族、羌族的首领各有自己的想法,而汉族官兵又不愿意攻晋,前秦军队最终惨败。据此可知,前秦(     
A.并未统一黄河流域B.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C.汉化政策激化矛盾D.统治基础比较薄弱
2024-03-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