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南北朝后期,宇文泰恢复被孝文帝改掉的鲜卑姓,并赐汉族功臣鲜卑姓,还经常赐功臣以名字,所赐的名都是汉字雅名,没有一个鲜卑语名。到了隋朝建立之初,这一批人又不论胡汉,都被恢复汉姓。这一过程(     
A.实现了南北方政治的统一B.利于加强统治集团凝聚力
C.适应了鲜卑族自身的发展D.是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延续
2024-05-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下列为南朝与北朝控制范围的变化示意图。这些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北方统一南方趋势明显B.南北之间的差异性增强
C.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D.北方政治局面较为稳定
3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D.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4 . 东南西北人。颜之推,祖籍琅琊,先祖随晋南渡,一生间关南北,历仕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自叹“三为亡国人”,饱尝离乱、深怀忐忑。
(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       B.战场厮杀,火器争雄
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       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
E.北朝士人,研习汉籍
(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①其所悲于______;②其所幸于______。(     )(多选题,涂写字母)
A.动荡离乱       B.融合更新       C.社会失范       D.重归一统
(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



面临问题应对方案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民族和解政策
(4)简要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024-01-3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材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浮雕《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局部)

材料三   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州府 事务,并可世袭,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起政不易其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元朝结束 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再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巩固边 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和元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6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4-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五胡视自己为“炎黄子孙”,袭用“中原”即“中国”、“九州”即“中国”的理念,开始自称“中国”,由此出现了少数民族政权从承认东晋“正统”,到纷纷自称“中国”、“中国正统”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中原农耕经济遭到破坏B.民族交融及统一的民族心理渐趋形成
C.中原王朝权威受到挑战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023-12-26更新 | 8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陈寅恪先生指出,“全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实质是(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B.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
C.华夏认同氛围浓厚D.国家统一趋势已显现
9 . 史料表明:西晋八王之乱时,“能守先王之训典者,皆全身以去”,“拓跋焘礼聘殷勤,而诸儒始东⋯⋯师表人伦,为北方所矜式”,鲜卑贵族“革面而袭先王之文物,宇文氏承之,而隋以一天下”。材料意在说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
C.战乱导致少数民族内迁D.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
2023-12-1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朝代变迁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由分裂走向了统一B.同源共祖的意识萌发
C.南北政权始终对峙D.各民族间矛盾的激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