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前预习

1 . 材料: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差异

唐朝对外政策允许外国人入境居住,允许外国人入仕,外国人和汉人法律地位平等,允许异族或异国居民通婚,允许外国僧侣传教

——清乾隆《防夷五事》

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到街上买东西……不准买中国书籍


据材料分析,从唐到清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看待?
2023-09-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面临的挑战(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刘姜任转运使前,漕运弊病百出,运转速度迟缓,斗钱运斗米,强制劳役转运,民怨沸腾。晏即盐利顾佣分吏督之,随江、污、河、渭所家。故时转运船琳州陆运至扬子,斗米费钱十九,晏命囊米而载以舟,减钱十五;繇扬州距河阴,斗米费钱百二十,姜为歇皇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解,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上三门,号“上门填闭船”,斗米减钱九十。调巴、蜀、襄、汉麻泉竹筱为绚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无弃者。未十年,人人习河险。江船不入沛,污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污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轻货自扬子至沛州,每驮费钱二千二百,减九百,岁省十余万婚。又分官吏主丹杨湖,禁引溉,自是河潜不涸。

——节选自《新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槽运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槽运改革的意义。
2023-09-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天宝年间,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居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由是物务多废。”当时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到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商人为了迎合大众需求,“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品茶啜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花卉、酒等成为风靡城乡的消费热点,“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度桥来浦里……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一些官员和商人为满足自己奢侈消费的需求,猎取法外收入、牟取暴利,最终受苦的还是广大平民。

——摘编自张雁南《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材料二   伴随着城市市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新贸易航路的开辟,追逐奢侈的消费风潮从贵族特权阶层逐步传递至城市富裕的商人阶层,乃至普通手工业者。世俗统治者往往将节日庆典和宴会活动视为展示统治能力以及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舞台。威尼斯流行的一首件名诗歌记载了这样一个人:一位名叫尼科的平民,非常讲究穿着打扮,虽然只是一名造船厂里给船甲板填缝隙的工人,但也向人炫耀曾身着天鹅绒披风,腰间斜挎一把银质匕首,戴着各式戒指,在装饰豪华的家中享受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48座城市共计颁布了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中后期奢化消费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奢侈消费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众多禁奢令的看法。
2023-08-29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社会是头枕三河(指司马迁所说的河内、河东、河南),面向西北草原,运行在大陆帝国的封闭轨道上。汉唐时期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尽管驼铃悠扬,商旅不绝,但这并不能改变当时中国的封闭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这种主要为社会上层服务的、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的长途贩运型商业,与宋以后兴起的主要为黎民百姓服务的、以日常生活用品(如粮食、布匹、陶瓷、茶叶等)和生产资料(如农具、煤炭、木材、土地等)为主的规模型商业不可同日而语。晚唐以后,经济重心由于向东南方向移动而更加靠近拥有优良海港的沿海地区,为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过渡提供了某种历史机遇,加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我国社会开始脱离了原先内陆帝国的运行轨道,出现“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改编自张全明、李文涛《宋史十二讲》

料二   明中期时,郑和下西洋之事因前人转述或记载失真、变形,在世人认知中已与史实大相径庭。例如陆容《菽园杂记》对郑和下西洋航行次数、航行年代、随行人员等的描述都与史实有出入。世人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也多有异议,此时黄省曾广泛涉猎古今文献,尤其是随郑和下西洋人员马欢编写的《瀛涯胜览》等,如实记载了郑和下西洋时南海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如《三佛齐国》生擒陈祖义、满剌加建碑封城、《苏门答剌国》生擒苏干剌等事。这不像同时代其他人因郑和是刑余之人而贬低他,反而称赞郑和是不辱君命、智勇双全的航海英雄。在“论曰”还肯定了明朝“王者无外,怀远以德”、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以及宽猛相济、恩威并用的对外策略,成为郑和下西洋史实的重要印证与补充,还原了郑和下西洋的原本面貌。

——改编自陈丹丹《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论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唐以后我国从“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转向“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的史学价值。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南北统一,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人力物力的控制。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江南地区“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优,覆衣天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突出价值。
2023-08-11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06·纲要上第0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公斤)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若除去高产杂粮种植的因素,明清粮食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023-07-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料研读

以下是有关唐朝西北地区的史料

史料名称内容介绍或内容节选
①《唐西周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词事》吐鲁番出土文献,内容是住长安的胡商曹禄山向西州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申诉,称汉商李绍谨借曾兄长丝绸后司往西域经商,其后兄长失踪。西州都督府交下属高昌县审理判李绍谨归还本息。
②《新唐书地理志》自(西)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礌石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渡淡河,至焉耆镇城。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指驻军机构)城……又六十里至赤岸守捉,又百二十里至安西都护府。
③《银山碛西馆》《宿铁关西馆》是唐朝岑参在银山碛馆驿、铁门关馆驿所做两首诗,描写了边塞生活。
④《唐天宝十三载龙兴观道士杨神岳便麦契》敦煌出土。内容包括立契当事人(杨神岳)、标的物(小麦)、数量(捌硕)、还贷期限(八月)、违约责任(牵掣车牛杂物)、立契原则(官有政法、人从私契)。
⑤《唐贞观二十二年洛州河南县桓德琮典舍契》吐鲁番出土。记载了洛阳坊民张元隆(西域高昌人)和桓德琮围绕房产质押后未及时偿还债务所产生的纠纷,经坊正调解,限期还钱,重订了这份契约。
⑥《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吐鲁番出土的互市官司制定的物价表,记载了来自中原、中亚、西亚、欧洲等350种商品,商品按质分三种价格,并设置了不同商品的“行”。
⑦回鹘铜钱在北庭古城发现,圆形方孔,背面胡文,正面汉字“日月光金”,判断与摩尼教有密切联系。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运用上述史料,确定两个主题展开历史研究。
要求:主题明确。研究包括史料说明,及由此得出的历史认识。每个主题至少依据两则史料(标序号),同一史料可在不同主题重复使用。
2023-07-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水利兴修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发卒数万人在瓠子(今河南濮阳附近)修治被冲毁的黄河堤坝。自此黄河回归故道之后,80年没有造成大的灾害。

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曹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积渠、成国渠等,形成了“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京畿之外的关东地区,也有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当时,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等郡,都饮黄河水及川谷之水,汝南、九江等郡引淮水,东海郡引钜定泽,泰山郡引汶水,都穿渠溉田各万余顷。各地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更不可悉数。

——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玄宗开元年间,以裴耀卿为相,兼江淮都转运使,对漕运系统加,在黄河与汴河交汇处设置河阴仓,与原有的太原仓、永丰仓形成枢纽,连接柏崖、集津、三门以及含嘉、龙门各仓,实行水陆并举、节级运输。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而河谓诸仓递进,水通则行,水阻则止,宜于陆运则陆运,便于水运则水运。改革之后,漕运能力大增,最高额达到每年运米250万石,使关中粮储充实,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

——摘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分布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兴修和开元年间漕运改革的共同积极作用。
2023-07-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片树叶的故事:唐宋时期江西的茶业经济

材料一   由唐至宋,茶业经济崛起,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江西是利用茶较早的省份,早在东汉,庐山便有寺僧采制野茶。唐、宋是江西茶业发展的盛期,产茶县达50余个。年产茶亦相当可观,茶叶贸易兴旺,浮梁县就是有名的茶贸市场。江西的年收茶课银达15万贯,占全国四分之一。

——据黄积安《江西茶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江西的经济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到了宋代,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江西的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提升,呈现数量巨大、种植地更广、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茶叶生产逐渐呈现商品化的趋势,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周荃《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下的唐宋江西茶业经济》

材料三   历史学家费尔南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茶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业经济既是唐宋社会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

——摘编自林文勋《茶叶和唐宋经济》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江西茶业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
(2)茶业经济崛起对唐宋时期的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唐]杜甫《遣兴五首》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唐]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唐]高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建标明取舍,胜负死生求。

——[唐]元稹《竞舟》

材料二   唐朝体育运动被人们视作游戏,如“象戏”“水嬉”“武戏”“竞渡戏”“蹴鞠之戏”等。上流社会热衷于击球、田猎、围棋、投壶,中下流社会流行郊游、蹴鞠、角抵、竞渡、水嬉、荡秋千,军中盛行武艺、击球、田猎、角抵、拔河,道士们好引导行气养生之术,和尚们则喜爱围棋和练武,等等。受到中国古代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体育运动往往在于荣誉感的满足。

——摘编自李季芳、周西宽、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

材料三   古代希腊,人们普遍推崇高大、健美、强壮的体魄和灵巧矫健的运动,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由崇拜力量到崇拜体现力量的完美肉体是希腊民族精神的主要表征……而且还由主要对体力的崇拜发展到对更高层次的力量表现-知识、智慧、技术的崇拜。”体育运动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希腊奴隶主统治者的重视。最初,古希腊体育竞争的最终目的,也主要在于获得荣誉,一顶戴到胜利者头上的橄榄花冠,象征了个人的荣誉及其所属城邦的光荣。后来,获胜者渐渐不愿再满足于精神上的荣耀,物质欲望悄悄渗透进体育竞技中。

——摘编自王岗、田文波《穿越历史的目光:中西体育文化之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诗中反映出的“体育”方面的价值追求。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和古希腊时期体育运动的异同,分析唐朝和古希腊崇尚体育运动的共同原因。
2023-07-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