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是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出土的木质胡床、六曲屏风、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等,皆为国内同时期同类文物首次发现。其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这可以印证当时
A.武威地区手工业技术发达B.儒家文化开始影响河西地区
C.各地区经济文化均衡发展D.丝绸之路沿线民族交流交融
2 . 如图反映的是盛唐时期常见的女性发髻样式。据此可知,当时
A.妆发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B.女性崇尚清新简约的妆发
C.女妆摆脱了男性审美束缚D.审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2022-04-09更新 | 1240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届高三独立作业(6)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唐王朝利用军事优势构筑了基于羁縻统治形式的庞大帝国。羁縻州又称为“蕃州”,首领须接受朝廷颁发的印信,实行一种有限制的自治管理方式,由朝廷的派出机构都督府或都护府代行具体管理职责。在羁縻体系下,羁縻各州名义上是以“州、县”划分属民或属部,实际仍维持原有的部落组织习惯,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羁縻州只是形式上接受政府管辖的非正式州、县,故与朝廷直辖的“正州”有着本质的区别。

——摘编自杨军《羁縻体制与古代边疆》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4 . 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李唐王朝建立后,与唐朝对抗的薛举、刘武周等均依靠突厥与唐对峙。东突厥不断地派兵南下,侵扰唐朝边地,甚至进兵长安。贞观四年(630年),唐趁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部属纷纷自立、天灾人祸之际,派大军将其征服,东突厥政权灭亡。太宗接受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户安置在西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东至幽州(今北京城南)的沿长城地段。其思路是既可保持突厥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又可消除他们返回旧有地区重新崛起的企图。具体的方式是设立羁縻府州。这种体制的基本内容是指外族依附唐朝、受到朝廷的册封而形成的府州体制,以原来的部族酋长和首领充任府州的都督、刺史,他们有觐见皇帝、缴纳贡赋的义务,但实际事务仍归自己掌握。

材料二   羁縻府是为保证唐朝的安全和边疆的稳定而设置的,必须执行唐朝法令,体现出唐廷对诸民族的安抚与控制。但是它是以唐朝整体实力强盛为基础的,而且羁縻府州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实施羁縻府州体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中宗时,中亚粟特人的男装被改造为唐朝女性的时髦服装,女子穿胡服、戴胡帽的现象大量涌现。刘禹锡诗云:“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这反映了当时
A.外来文化成为思想主流B.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审美情趣呈现多元化D.诗歌描写以服饰为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